在新加坡這個國際有名的花園城市,因為人手短缺的問題,導致餐廳上菜很慢,嚴重影響了食客的體驗。
很多商家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就採用了機器人掌廚,以應付人工短缺問題。隨著機器人操作的時間越久,廚藝也越來越好,而且效率也很高。

有人會問:「機器人做出來的東西能吃嗎?味道相對於人工會不會很差,畢竟是冰冷的機器。」
就在昨天,記者洪寶玲專門去採訪了一家,以機器人掌廚的飯店,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機器人做的飯菜,味道如何?

這家飯店的廚師是機器人黛安娜,像我們平時熟悉的美食,有福建面、麻辣香鍋、宮保雞丁等,都是出自黛安娜之手。
工作人員只要將食材倒入機器中,5分鐘左右,就能出鍋,而且一個工作人員可以同時控制5個黛安娜,一個黛安娜一次可以做出4份食物,5個黛安娜5分鐘就可以做出20份美食。

而且無論是色香味,都跟你在小販中心看到的沒有太大不同,那味道具體如何呢?讓小販來替我們品嘗下?
小販劉建捷和張育瑄:「那個粿條我覺得要一點燒焦才好吃。不夠燒焦不好吃。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沒有用大火。它的鍋可能是用那個不黏鍋,所以味道就不一樣。不黏鍋它的熱氣不夠高,所以感覺少了一個味道。」

餐廳常務董事余眀利說:「如果要跟普通的小販比較,可能那些炒了幾十年的,我們一定是不可能跟他們比的。但是機器人做出來的東西不一定是那種冷凍食物不好吃。機器人是我們人控制的,然後我們人去開發的。其實機器人就是無限的。」
而且這位商家計劃明年6月份,讓機器人大餐進入國立大學,來滿足學生們的口腹之慾。

因為這家店的機器人廚師AUSCA在過去兩年,每天早上都為客人煎雞蛋,它也是目前全球,首個前台自動服務的機器人,它做一份煎蛋,只要一分鐘。
商家經理冀宏飛說:「機器人能確保永久的品質管控,因為它不受外在因素影響」

而且AUSCA在以後的時間裡,有望為客人準備鬆餅等更多其他的食物,來滿足大家的味蕾,最主要的是不用排隊久等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