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胡潔梅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可導致的慢性疾病在長期內可能比短期的一波波冠病疫情來得更具挑戰。各國須更注重保健工作,而不單投入於疾病治療。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5月23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針對「預防與控制非傳染疾病」發言時指出,非傳染疾病在世界各國有增加趨勢,包括新加坡,老齡化社會是導致這個趨勢的原因之一。
不過,人們也過著更不健康的生活,少運動並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飲食與睡眠習慣不佳,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也影響心理健康。
各國衛生部對此的必要且自然反應是不斷投入資源,增加醫療護理資源來治療更多病患。但這隻治標不治本,不足以解決問題……政府必須使人民更健康,預防他們患上慢性疾病。我們須注重保健,不單是治療疾病。」
新加坡因此在下來十年把醫療護理的重點放在預防性醫療,基層醫療領域的全科醫生將扮演關鍵角色。
政府須制定政策以更好地支援全科醫生,為全科醫生與醫院之間,建立有效的轉介程序與聯繫,更好地支持全科醫生,特別是協助病情較嚴重,且複雜的病患。
全科醫生不僅僅是為病患提供藥方,也提供飲食與運動等方面的建議,培養人們良好的生活習慣。當局也需要科技系統,方便不同醫療機構獲取病患的醫療資料。
新加坡衛生部今年3月宣布推出健康SG計劃,動員全科醫生網絡和建立社區夥伴關係,鼓勵每一名新加坡人固定看同一名全科醫生,定期做體檢和商討護理計劃,同時加強預防患病的調養和醫療。
王乙康於5月22日至26日,出席第75屆世界衛生大會。新加坡將在會上,提出一項有關加強城市衛生應急準備和反應的決議案。他也會與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及其他成員國衛生部長會面。
文章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