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逐步放寬防疫措施後,購物商場迎來更多訪客。零售商協會指出自上個月以來,實體零售店的銷售額比前個月多了約五成,但仍低於冠病疫情前的水平。網絡零售銷售則有所下滑,但個別領域的表現不一,跌幅介於3%到70%。
無需預約、沒有人數限制和一米安全距離,這家在疫情期間擴大零售店面的業者,如今終於能接待更多顧客。業者說防疫措施放寬後,銷售額增加三到四成。
智能捲簾公司銷售經理何健偉說:「因為通常你如果是要買這些產品,在我們這行的話,你要下來看樣品還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因為你網上看不到。你網上只看得到那一些樣品之類的,下來你才可以看到真實的東西。」
這家只在網上運作,通過直播方式出售產品的業者指出,防疫措施鬆綁後,業績滑落25%。儘管如此業者說,短期內沒有計劃設立實體店,接下來將繼續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引進產品。
直播電商公司負責人陳正偉表示:「成本太高了,而且租金這些我覺得我們都應付不來,然後人手方面也可能沒有這麼容易地請。以前我們只專攻食物,現在很多人就開始說,我要菜刀也要鍋也要,家庭用品也要,甚至連護膚品。所以我們就到韓國去找一些比較特別的護膚品,日本的東西都有。」
零售商協會受詢時指出,電子商務必須且需要維持下去,以服務已適應網購便利的消費族群。電子商務還支持消費者不斷改變的購物習慣,也就是顧客會在網上瀏覽但在實體店購買,或者是在網上購買再到實體店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