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生活過的小夥伴,一般都有這樣的經驗,在租房的時候,房東也許會告訴你,你可以在房子裡「煮飯」,但不可以弄出油煙來。
這是因為新加坡人的房子都很乾凈,很多人家連燃氣都沒安裝,更別說油煙了。聽起來很不可思議,難道他們不用做飯嗎?


租房軟體上相當一部分的廣告
會註明僅允許「light cooking」,
甚至有的明確寫了「No cooking」。
圖:sg.roomz.asia
沒錯,新加坡人真的很少做飯,他們的廚房往往只是擺設,有的裡面連鍋碗瓢盆都沒有,即使有廚房,也根本不用。還有人將廚房當做雜物間,以免閒著浪費。而一些年輕人,乾脆不要廚房,把廚房去掉,擴大房子的空間。

設計廚房時就不會留出油煙機的位置
圖:Shutterstock
很多人感到納悶,新加坡人為什麼不做飯?因為新加坡的居民樓內,都沒有排煙通道,如果炒菜做飯,就會弄得滿屋子油煙,排不出去。想要安裝油煙機,就得申請牌照,而申請牌照又非常麻煩,一般只有開餐館才會去申請,所以家裡即使裝了油煙機,也沒有用武之地。
那麼問題來了,新加坡人不做飯,他們吃什麼?難道都像蟬一樣餐風飲露嗎?

傳統新加坡美食
圖:Shutterstock
01 小販中心
其實,新加坡人大都是去小販中心吃飯,一般在居民區附近,都會有一個小販中心。新加坡有超過一百個小販中心,平均分布在各個街區,所以無論走到哪裡,都很容易找到小販中心。小販中心提供各種各樣的美食,一日三餐都可以在小販中心解決,當然也就不用做飯了。


小販中心和攤位
圖:Shutterstock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每天在外面吃對身體不好,尤其是聽到「小販」兩個字,會讓人想起街頭無證商販,時間久了,還不吃出病來?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新加坡的小販中心,並非無證經營,而是由政府管理的,它們歸國家環境局的小販中心司管轄,小販中心司負責小販攤位的食品檢查,一旦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對小販的處罰是極為嚴厲的。

小販中心分布在新加坡的各個街區
圖:Shutterstock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從1997年開始,根據小販攤位的食物安全及衛生狀況,每年進行評級,共分為A、B、C、D四個等級,85分以上為A級;70~84分為B級;50~69分為C級;40~49分為D級。A級最佳,D級最差。
這種測評每年進行一次,小販們須將自己的衛生等級證書,貼在醒目的位置,方便顧客能夠一眼看到。

小販攤位衛生等級標識
圖:hungrycheapskates.weebly.com
後來,新加坡政府又認為,這套評級系統不夠完善,因為一年一次,顧客沒法了解這家攤位往年的衛生狀況。2018年,新加坡政府又開發了一套新的評級制度,將小販攤位往年的衛生記錄,也包括在評估範圍內,新的評級制度分三個等級:金獎認證、銀獎認證和銅獎認證,而新開業的則是一張白色的貼紙。

新的衛生等級標識,
最後一行的獎章從左至右依次是
金獎(至少連續10年保持良好衛生記錄)、
銀獎(至少連續5年保持良好衛生記錄)、
銅獎(至少連續2年保持良好衛生記錄),
新開業的小販攤位發給一個白色的貼紙。
圖:www.ichefpos.com
另外,對於小販們的管理,除了評級制度,還有犯規記分制,多次犯規者將被撤銷營業執照。小販們的犯規行為分為三種:
第一種,罰款400新元,扣6分。比如赤手處理熟食、售賣已掉落地面的食物、上廁所後沒用肥皂和乾淨的清水洗手、攤位出現老鼠或蟑螂等。


扣6分、400新幣罰款的行為
圖:toutiaosg.com
第二種,罰款300新元,扣4分。如沒有保持攤位周圍的整潔、讓未經許可的人在飲食場所售賣食物、在廚房以外的地方準備食物、用有污垢的車子運輸食物等。


扣4分、300新幣罰款的行為
圖:toutiaosg.com
第三種,罰款200新元,不扣分。如沒有把冰凍肉儲存在冰凍箱裡、售賣未經許可的食物、無法提供食物來源的相關資料等。



罰款200新元的行為
圖:toutiaosg.com
除了小販們各自保證食物衛生和攤位整潔,小販中心也會定期停業,做長達三、四天的全場清潔和消毒。

小販中心張貼布條通知食客大掃除的日期
圖:聯合早報
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還對小販們進行食品衛生培訓和技能培訓,拿到合格證書才可以上崗。
為了讓小販們積極參加培訓,新加坡政府推出了技能發展基金,不但給予學費補助,還有缺勤補助。比如小販們的學費,根據年齡等狀況不同,個人只需承擔5%~20%,特別困難的還可以申請全額補助,以保證小販們順利完成學業,拿到畢業證書。

新加坡小販參加技能培訓
圖:www.roots.gov.sg

新加坡亞洲烹飪協會還提供很多美食課程
圖:www.aci.edu.sg
所以,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根本不是街頭無證商販,而是政府嚴格監管的正規餐廳,新加坡人當然可以放心去用餐了。
除了食物安全問題可以放心,小販中心裡各種各樣的美食,也是讓新加坡人放棄自家廚房的理由。
小販中心不但有南亞、東南亞、中國風味的食物,近年來,更多國際美食也進入了小販中心,比如杯子蛋糕、炸魚、薯條、義大利面、日本烏冬面等等,都可以在小販中心吃到,可以說,小販中心就是新加坡的國民餐廳。



小販中心裡的印度、中式、西式美食
圖:Shutterstock
02 從街頭小販到國民餐廳
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英文名叫「Hawker center」,起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街頭小販,這些小販大都是新加坡早期的移民後代。19世紀,新加坡是一個熱鬧的貿易港口,很多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的移民來這裡尋求更好的生活。
對於早期移民來說,街頭小販是謀生的好方法,因為成本很低。於是,這些早期的小販先驅者,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小車,開始在街上穿梭,售賣各種熟食。

新加坡早期街頭小販
圖: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這些流動的街頭小販,為在碼頭勞作的苦力,以及辦公室的辦事員和信使,提供廉價的飯食。但是,他們也製造垃圾,廢水殘渣都倒在溝里,蒼蠅亂飛,甚至一盆洗碗水反覆使用,衛生問題很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