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島民冠上「螃蟹王」綽號的郭錦強,相信是烏敏島最後一個職業捕蟹人。(聯合晚報照片)
徒手捕蟹超過半世紀,再生猛的螃蟹來到他面前也橫行不起來,六旬漢如今是烏敏島上唯一的專業捕蟹人,捕蟹手法純熟,是島民眼中的「螃蟹王」!
網上前陣子流傳這麼一則新聞,多年來在烏敏島捕蟹為生的島民王源潛(63歲),因為膝蓋問題,改行在島上駕「德士」,載送遊客在島上趴趴走。消息傳開後,大家都以為烏敏島上的專業捕蟹人就此消失,但《聯合晚報》近日卻接到通報,得知島上原來還有一名捕蟹達人,時至今日都還幾乎每天進入沼澤地帶捕捉螃蟹來賣。
這位相信是烏敏島最後一位捕蟹人,是現年67歲的郭錦強。《聯合晚報》日前順利聯絡上郭錦強,對他的螃蟹人生做了深入了解。
郭錦強看起來相當健壯,說話中氣十足,單看他的黝黑皮膚,以及褲腳邊乾涸的泥漿,就能猜到他是在太陽底下討生活的人,而「工作場地」也離不開烏敏島周邊的紅樹林和沼澤區。
13歲買二手舢板
獨自出海捕魚
郭錦強自小離不開大海,他小時就住在靠海的榜鵝,7歲時老往海邊跑看捕魚人工作,13歲自己買了一艘二手舢板,獨自出海捕魚,過後更跑到烏敏島的紅樹林自學捕螃蟹。榜鵝老家的土地被徵用後,他便在烏敏島海域搭建了一個小奎籠,開始了捕魚捉蟹的人生。
他捕蟹的方法很原始,他會先用一根細長的鐵鉤去「探測」紅樹林的根部,只要聽到蟹螯撞擊鐵鉤時發出的「咔咔」聲響,他就知道樹根底部有螃蟹,下一步就用鐵鉤子把螃蟹「鉤」出來。
郭錦強告訴《聯合晚報》,捕捉到的螃蟹,他都會賣給島上的餐館或海鮮供應商。

郭錦強使用鐵鉤捕蟹,他將鐵鉤伸入紅樹林茂密的樹根內,聽到鐵鉤碰到蟹螯發出的「咔咔」聲響,就將螃蟹「鉤」出。(聯合晚報照片) 烏敏島紅樹林螃蟹數量大減
然而,由於多了水獺、野豬等天敵,加上外來的捕蟹人不分大小長期爛捕,烏敏島周邊紅樹林的螃蟹數量,已經大減。「早期我每天可以捉到大約10公斤的螃蟹,現在的收穫少了80%,有時一天甚至連一隻螃蟹都抓不到!」
收15歲男生為『嫡傳弟子』
同學逛街打電玩,他卻上島拜師學捉螃蟹!「螃蟹王」收了一個15歲男生作為「嫡傳弟子」,後者每到周末就會上島捉螃蟹。
記者訪問郭錦強時,一名皮膚黝黑少年突然推著腳踏車走過來,腳踏車的籃子裡有一隻活螃蟹。看到男生,郭錦強露出笑容,馬上向記者介紹眼前的男生:「這就是我的徒弟,小瓜!」
徒弟每到周末上島捉蟹
小瓜現年15歲,還在求學。他告訴記者,他不住烏敏島,但每到周末就會從本島乘船上烏敏島找郭錦強,一起住在海上的小奎籠。他不願具名,因為他不想讓人知道他喜歡上島捉螃蟹。
「我的父親跟他(郭錦強)是老朋友,我11歲就跟著他們在島上捕魚捉螃蟹。我覺得很好玩,比玩電腦遊戲更有意思。」
疑患喉癌仍心系烏敏島
疑患喉癌,捕蟹達人依舊心系烏敏島,堅持要在大自然的環境里找到生存下去的動力。
郭錦強告訴記者,因為收穫減少的關係,他偶爾會跟隨朋友到本島的建築工地打工賺外快,但每次只做兩三天就會回返烏敏島。「這裡空氣好,又可以到紅樹林走走,日子比較好過。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不會為錢拚命。」
前陣子,郭錦強頻頻感覺疲憊不堪,有時甚至沒胃口,朋友帶他到本島醫院求診時,醫生懷疑他可能患上喉癌,為他進行多項檢查。
郭錦強說,無助地躺在病床上時,讓他更加想念海上無拘無束的生活。他放心不下島嶼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在檢測結果出爐前就堅持出院,回返大自然。「我愛自由,愛探險,我不喜歡被人約束,大自然才是我的家!」
捕蟹「沙爹叔」患焦慮症
稱搬到島上病情緩解
之前以捕蟹為生的「沙爹叔」患有焦慮症,為了遠離城市喧囂搬到悠閒的烏敏島,病情才得緩解。
王源潛之前在本島做散工,賣過沙爹也做過搬運工,工作壓力大,導致患上焦慮症。「我精神緊張,完全無法放鬆,開始看心理醫生服藥。」
在朋友介紹下,他到烏敏島撿榴槤和捉螃蟹,最後決定住下來,白天捉螃蟹,晚上回到住處吹海風。「這裡的生活步伐慢,在島上生活後,我的病情好多了,我有打算在這裡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