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將由特朗普和哈里斯(右)角逐。(路透社)
作者 李國豪
將在下周二(5日)揭盅的美國總統大選漸趨白熱化。 無論是個人或機構,表態與否,似乎都難逃爭議。
例如特斯拉老闆馬斯克宣告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甚至出錢舉辦走在灰色地帶的抽獎活動,試圖吸引選民支持特朗普,便引起巨大爭議。
立場親民主黨的《華盛頓郵報》一反多年傳統,表態本屆大選不為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背書,也引發旗下編輯辭職和讀者退訂潮。
這場選舉的激烈與分化程度,可見一斑。
新加坡是主權國家,不能也不方便對他國選舉置評。
官方說法自然也是不論誰當選,新加坡都會與之合作。
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無疑將左右合作的難度,以及新加坡接下來的命運。
其中可以留意的關鍵詞有三個:中美關係、多邊貿易、東協。
中美關係
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意識形態南轅北轍,對中國的看法,兩黨卻是難得地所見略同。
可以預料的是,不論誰當選,中美關係都不會立即改善。
特朗普勝出,中美關係會有更多不確定因素及不穩定性;但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當選,卻也不必期待中美關係因此航向「美好將來」。
無論如何,這當中仍會有些許差異。
哈里斯預計會延續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採取務實及聯合諸多盟友的多邊主義模式,和中國保持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措施。
這當中雖仍涉及對中國的科技圍堵,也存在誤判風險,但至少具備一定程度的持續性,不會出現令人措手不及的巨大變動。
對新加坡而言,這是相對比較樂見的情境。
反之,特朗普的中國政策可能更兇險。
現任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是「去風險」,而非「脫鉤」。但在特朗普激進的關稅主張之下,中美可能從去風險進一步惡化為脫鉤,並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巨大的震盪。
脫鉤意即把中國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
特朗普(左)和哈里斯(右)的中國政策「same same but different」?(路透社)
多邊貿易
此外,近年來,在國內壓力下,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
而特朗普的步調,又更激進一些。 他揚言,上台後要對中國課徵至少60%關稅,同時對其他貿易夥伴徵收20%關稅。
新加坡是仰賴全球貿易的經濟體,特朗普大打關稅牌,無疑會給新加坡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上周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就坦言,如果特朗普真的在其第二任期對中國商品施加60%關稅,將導致新加坡進入「未知領域」(uncharted territory)。
相較之下,哈里斯則預料會延續拜登政府的多邊主義,與盟友和其他貿易夥伴保持溝通,不會一言不合,便祭出關稅重拳。
李顯龍在「慧眼中國環球論壇」分享對國際情勢的看法。(聯合早報)
東協組織
眾所周知,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單邊主義者。
他對多邊組織並不感冒,有時甚至存有敵意。
2017年,特朗普上任首日便簽署行政命令,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導致這個牽涉多個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協定胎死腹中。
特朗普也經常公開質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還曾放話威脅各成員國若不增加軍費開支,他會鼓勵俄羅斯對後者「為所欲為」。 他在第一任期里也鮮少出席東協峰會。
相較之下,哈里斯則預料會持續與東協國家接觸,並與意見相近的國家採取多邊交流的做法。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國際場域上也不愛按常理出牌。
對多邊組織嗤之以鼻的同時,他還經常主打與各國領導,尤其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這類爭議性人物的個人關係,並吹噓能藉這些私人交情來達成特定協議。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特朗普主打私人交情的這招,在東南亞國家說不定比哈里斯的做法更能發揮效用。
對於那些傾向談錢(如投資)而不談價值(如人權)的東南亞領導,特朗普商人模式的談判手法,或許更能投其所好。
新加坡要如何在中美交惡的夾縫中求存?黃循財有得煩惱了。(聯合早報)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今年5月接受《經濟學人》專訪時點出,中美關係的混沌狀態或將持續10年甚至更長時間。
「新加坡必須在這充滿未知數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希望全球發展能走向穩定與和平,而非衝突和戰爭。」
不論誰當選美國總統,前路恐怕都是崎嶇不平,顛簸不斷。新加坡也只能做好自己的本分,應對接下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