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元節,在路旁和組屋樓下,到處可見善男信女在焚燒金銀紙。組屋區和許多公寓還特地設置了許多焚燒爐,為居民提供便利。


其實全球華人慶祝中元節的儀式大同小異,祭拜時以食物作祭品,焚燒金銀紙等等。

新加坡人普遍的慶祝方式是鄰里之間組織大規模的中元會,每年選出一位爐主,主持中元會事務以及向會員收月捐等。
中元節一到,這些月捐便用來購買祭品。拜祭完畢後,所有祭品均被分給會員,每人一份。

插普渡旗的普渡桶

燒雞,參與普渡的一人一隻
在新加坡,街普多以一座組屋,或街道為中元節普渡單位;市普以巴剎、小販中心、購物中心、商店為主體;至於廟宇,不庸質疑。除此之外,本地的工廠和工業大廈,一般都有普渡組織。
近年來,由於人民生活水準提高,慶祝中元也十分普遍,排場也十分講究。一些民間組織或公司的中元會也紛紛成立。從這種趨勢來看,這個華人傳統習俗,在本地是一年盛似一年。
不過,它也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據說,今年因為大國貿易糾紛,經濟不景,老闆們錢包縮水,一些中元會的規模和排場就比前幾年差一些。

在新加坡,一般的市普、街普都會拜祭大燭大香,一排排地排開,有的高十幾二十英尺,很是壯觀。

祭棚內,還專門請糊紙店,糊了一尊身長丈六,或丈二的普渡公。

青臉獠牙,異常怕人。放在布棚里供奉,面前燒三根大香,兩根大燭。

普渡公,也叫燃面大士
祭禮的方式或葷或素,愈多愈妙,有燒豬、雞、鴨、白米包、水果、罐頭、糖、油、鹽、素食品等家禽肉食類。乾糧雜果、素食齋品等,全都奉上,而且都插上三角的五色旗和香,色彩繽紛一片。

龍眼是中元節祭拜「好兄弟」的必備水果
至於廟普,又有的不同。廟普內設有祭壇,中央掛著「盂蘭盆會」或「三宮大帝」的大鏡子一面。神桌上,則置有三個斗燈、神像、香爐。斗燈內盛有白米、古銅鏡、古劍、小秤、剪刀、尺、涼傘及點燃的煤油燈,古人相信這樣可避邪。

祭壇前的長桌上,則供奉牲醴,及用麵粉為材料,捏造成飛禽走獸、魚蟹水族類及其他供應品,極盡豐盛之能事。

除了祭品外,這些地方性組織的普渡會上,還少不了福物。福物有的是中元會組織的會員及熱心人士的捐贈,花樣繁多,有神像、俗稱「烏金」的火炭、米桶、撲滿元寶、大彩票、發糕、酒、電器用具、兒童玩具,應有盡有。

形形色色的福物
地面上還會擺放著供「好兄弟」吃喝玩樂的設施:

給「好兄弟」賭博的(筆記本和筆,很像是為了用來記帳的)

給「好兄弟」洗澡的

讓「好兄弟」休息的床,以及茶具、火爐、水壺、紙牌、酒,還有紙紮的鴉片煙槍
拜祭過後,免不了的便是進行精彩的投標福物了,這也是本地中元普渡的特色之一。投標時多由爐主出馬,聲似洪鐘地把出標人的價錢喊出,總聽見宴席間,這裡、那裡、一起高喊出價競標福物的聲音,比起彼落,好不熱鬧,而出價者也十分闊氣。
因為一般人相信,「標」一件東西可帶來一些財氣,所以大家十分慷慨開價,尤其是商界人士。當晚也選出新的爐主。福物有很多種,通常是家庭生活用品如風扇、電視機、腳踏車、微波爐、筆記本電腦。投標福物的高潮就是標「烏金」和米桶,象徵富貴。

烏金其實是塊木炭
標烏金往往是壓軸。有些參加中元會的企業主為了求吉利甚至為了爭口氣,互相競標,偶爾有聽到標到六位數的,喊標現場實在緊張刺激。
其實這動輒五位甚至六位數的金額,也不是立馬就要付。明年付也來得及!有些在這年中,事業順風順水,賺得盆滿缽滿的人,願意雙倍給付,感恩福氣。

中元會的負責委員通常都會把這些福物開標的可觀款項,拿來充為慈善基金,或會員的福利基金,同時,也可為下一年的中元會活動,做好準備金,如請歌台或地方戲曲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