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新加坡內閣重組,候任總理黃循財提交了重組後的第一次內閣任命。
與此同時,李顯龍正式向新加坡總統尚達曼遞交了辭呈。但正如之前黃循財公布的那樣,未來李顯龍將出任國務資政,並繼續留任研究、創新及創業理事會主席。

在辭職信中,李顯龍說自己原本打算在70歲時,就卸下總理的重擔。但這一計劃被新冠疫情打亂了。
他也向總統解釋了,從2022年4月14日那天,新加坡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就已經一致通過並認可黃循財為接替自己的人選。
李顯龍表示,兩年過去了,黃循財已準備好領導新加坡。因此他在也正式建議總統委任黃循財成為新加坡總理,並表示多數國會議員也對其組建下屆政府充滿信心。

圖源:MCI
李顯龍卸任後,民眾不舍留念
過去20年間,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李顯龍代表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長袖善舞,在國內為人民謀求福祉。
但是,從(5月14)日開始,他將正式退居二線,正式過他心心念念又「來之不易」的半退休生活了。
在李顯龍宣布卸任消息後,TikTok很多人動情表示:「謝謝你這些年來領導新加坡。」

還有的人,抓准了新加坡人的這股「懷舊風」,嗅到了商機。
在二手交易平台Carousell上,一名賣家上架了一些李顯龍早年的「周邊商品」,叫價300新幣。

這裡面,全都是李顯龍從政40年來的一些老物件。 裡面包括了已經有些泛黃的、1988年大選時期李顯龍的競選傳單和名片。當時他出戰的還是德義單選區(後併入了宏茂橋集選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當時已經是貿工部長兼國防部第二部長了,但他的職銜還是軍中的「李顯龍准將」。

傳單有華語、英語、馬來語、淡米爾語四種語言,向選民們介紹了李顯龍。
從這一年開始,德義單選區以及後來的宏茂橋集選區就成為了人民行動黨的鐵票倉,歷屆大選中他們的得票率就沒低過65%的。

還有兩張1985年和1990年的日曆卡,上面寫著他接見選民活動的詳情。
那時候的李顯龍還還很年輕。幾十年過去,當初風華正茂的他,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者了。


以上圖片皆來自Carousell
和李顯龍有關的二手商品在新加坡網絡上並不少見。網上還有一份沒有那麼具備「歷史感」的日曆正在掛牌出售。
這份日曆,是在他2001年大選勝出後的一個月時間印刷製成的,這時距離他接任新加坡總理也不過兩年多時間。
這一件又一件的老物件,見證了李顯龍從初出茅廬的政壇新星,轉變為帶領新加坡一次次走過無數次危機的新加坡政壇常青樹。

圖源:Carousell
他不只是「李光耀的兒子」
去年11月,李顯龍在宣布即將移交權力時哽咽,他動情地回顧了自己過去的種種,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成年後就先在武裝部隊,隨後加入行動黨和政府,能夠一生為國服務鞠躬盡瘁,是我巨大的財富和榮幸。」

圖源:早報
但在很早很早以前,新加坡坊間卻有一種論調,只把將李顯龍當做的「李光耀的兒子」,而忽略了他本身的能力。
因此,儘管在當時新加坡政界普遍認為,李顯龍在人民行動黨的同輩中,學歷、經驗、政治素養、民間聲望等綜合因素都是最優秀的,仍有一些批評者藉機以他的身份指責李顯龍。

2004年8月12日,李光耀在李顯龍宣誓就任新加坡總理後上前祝賀,圖源:新華網
最近,一位來自南洋理工大學的教授,在接受一家媒體的採訪時,認為之前人們對李顯龍真的「太不公平了」。

來源:換日線Crossing
「我覺得李顯龍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從2004年一直做到現在,他領導新加坡,慢慢從『李光耀的兒子』變成『李顯龍總理』,現在已經沒有人再稱他是李光耀的兒子,如果你還稱李光耀的兒子、你們還整天談李家時代,我覺得比較Low,已經過時了。」這位教授這樣評價李顯龍。

圖源:維基百科
李顯龍,新加坡出色的「守成之君」
李光耀、吳作棟那一輩的新加坡領導人所做的開創性工作固然出色,但李顯龍所做的守成工作也同樣值得誇讚。
在任內,李顯龍鞏固了前兩代領導人的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將新加坡的政策穩定了下來,將新加坡徹底推向了第一世界國家。

圖源:新浪
這些年來,李顯龍帶領著人民行動黨,在2006年、2011年、2015年和2020年連續四次獲得大選。其中,2020年那次,李光耀已經離世了五年。

圖源:搜狐
他帶領著新加坡在經濟上獲得了非凡的成就。
接任新加坡總理時,新加坡的GDP只有1940億新幣。到了2023年,這個數字翻了兩倍來到了6000多億新幣。

數據以美元計,圖源:Trading Economics
不僅是表面上的數字漂亮,他還真正做到了藏富於民。
新加坡人均家庭年收入(非人均GDP),截止到2022年,已經翻了至少一倍!從不到15000美元,漲到了接近40000美元了。

李顯龍,做出了這些開創性成果 在民生問題上,李顯龍也做出了一些開創性的實績。
這些年,新加坡最大的挑戰就是老齡化時代,(高齡長者)爬一層樓爬得要命,所以他重新增設新型的電梯,讓每一層樓都有電梯,加蓋費用全部政府承擔。
這個部分是李顯龍時代才有的,之前沒有的。這一點點的小事,都極大提升了大家的生活水平。

圖源:Stacked Homes
執政這些年,李顯龍也可以說沒有犯過大錯,一直跟著時代的腳步走。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新加坡早年的經濟支柱——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遭遇了嚴重衝擊,新加坡急需找新的突破口。
李顯龍力排眾議,甚至違逆其父親李光耀意思,執意在新加坡建立兩座賭場,並且大力發展旅遊業及其衍生的服務業。

李顯龍在當選總理的第一次國慶群眾大會上就談到了這個問題,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事實證明,這為新加坡帶來了另一大經濟增長點。過去14年,新加坡除受疫情影響外的兩年和2014年外,每年訪客人次都獲得了正增長。
2019年,單單旅遊業的收入,就達到了276.89億新幣。

來源:維基百科
2017年,李顯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稱讚中國在電子支付領域領先,並感嘆新加坡已經落後成為了「鄉巴佬」的話曾經引發熱議。
但實際上,早在2014年,新加坡就提出了「智慧國」願景。這個口號替換掉了之前對外宣傳的「花園城市」。

李顯龍出席智慧國峰會,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規劃了一系列相輔相成的建設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