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凈值人士和富裕新移民對本地豪宅的需求上升,推動今年上半年非有地高檔私宅的平均交易價環比上升9.6%,但由於買家轉向大型豪宅而導致交易量環比下跌23.8%。
有地私宅平均價格環比下跌4.6%,但交易量卻環比增長30%-52%,其中獨立洋房最受歡迎。
戴玉祥產業(Edmund Tie)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非有地高檔私宅的平均交易價為1690萬元。交易總額環比跌16.5%至5億4000萬元。

有地私宅的平均價格則環比下跌4.6%至2050萬元,與去年下半年的增長10.9%形成反差。交易總額增長24%至10億6000萬元。
市場需求持續轉向大型單位
在交易量方面,今年上半年有32個非有地高檔私宅單位售出,環比下滑23.8%。
報告指出,市場需求持續轉向大型單位,尤其是面積在3000平方英尺或以上的單位,占總交易量的75%,高於去年同期的52%和去年下半年的60%。
超級豪宅那森路的蘭心居(Les Maisons Nassim)深受買家青睞,在五個交易價最高的單位中,有四個是蘭心居的單位,價格介於3000萬元至4500萬元,尺價相當於5050元至5727元。
獨立洋房占有地私宅總交易量81%
有地私宅價格雖然下跌,但交易量卻環比增長30%至52個單位,其中以獨立洋房最受歡迎,占總交易量的81%。
部分買家在購買洋房時毫不手軟。在積壓需求的帶動下,價格在5000萬元或以上的房子占總交易量的12%,比去年下半年多出七個百分點。
價格最高的三筆有地私宅交易包括三幢位於那森路(Nassim Road)的優質洋房,價格共達2億零670萬元,每平方英尺價格為4500元。買家是一個印度尼西亞家族。
優質洋房交易量過去一年持續下滑
在新加坡被視為最佳住房投資的優質洋房,卻出現交易量在過去一年裡持續下滑的情況.
今年上半年11個單位轉手,同比少了18個,環比少了三個。今年上半年轉售的優質洋房當中,有六個單位位於第10區,其餘分布在第11區、第21區和第23區。
報告說:「展望將來,新加坡的高凈值人士不斷增加,將能維持非有地高檔私宅的需求,因為他們受到新加坡穩定經濟吸引,而且這裡是能安放投資資產的避風港。」
至於有地私宅,戴玉祥產業的研究團隊認為, 對這類豪宅的需求,可能會受到今年4月房地產降溫措施的影響,因為購買第二個或更多住房的本地買家必須支付更高額外買方印花稅。
未來半年額外買方印花稅效果更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買家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都是非有地高檔私宅的最大買家。若以整體非有地私宅來看,中國買家也是過去一年來的最大需求來源。
然我國收緊外國人額外買房印花稅,但似乎沒有影響外國富裕人士投資新加坡非有地豪宅的興趣。外國買家在今年上半年買下的房子數量占比,與去年下半年一樣是38%。
可是若把其他各類非有地私宅的銷售情況綜合來看,外國人購買的房子數量比率下跌至5.3%,略低於去年下半年的5.6%。
今年6月和7月,有四個豪華公寓被永久居民購得。接下來半年,額外買方印花稅的效果會更明顯,外國買家買下的公寓數量料會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