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靈活工作安排在新加坡已議論多年。
目前,多數本地企業和政府機構仍允許員工每周有幾天可以居家辦公。
但許多上班族夢寐以求的一種工作模式,卻遲遲無法在新加坡全面落實——四天工作制。
儘管一些企業早在兩年前就開始試行四天工作制,但它們在本地職場仍屬於少數。
不少僱主和員工仍對這個工作模式有所保留,認為少工作一天就等於每天的工作量會增加。
不過,從跨國招聘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前天(9月24日)發布的調查結果來看,僱主和員工的心態似乎有所轉變。
受訪的新加坡僱主中,有69%認為四天工作制是可行的,並有助於提高企業和員工的生產力。
員工的反應更是踴躍。受訪員工中,有高達93%希望僱主可以試行四天工作制。
他們認為,這樣的工作模式將允許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除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還可以參加額外課程或發展業餘愛好。
有員工直言:
「為了多一天的休息日,同事之間會增進互助,讓團隊可以按時完成任務,這樣大家都能在星期五放假。」

設計對白:「大家加油,快快完成工作,星期五就可以放假了。」(海峽時報)
生意競爭太激烈 僱主不敢「輕舉妄動」?
不過,比起東南亞其他國家,新加坡的僱主在落實四天工作制方面,似乎比較小心謹慎。
僅18%的本地僱主計劃在未來兩年內過渡到四天工作制,遠低於東南亞平均的37%。
人力資源專才學院總裁薩達爾(Aslam Sardar)告訴《海峽時報》,這可能是因為新加坡的商業環境競爭相當激烈,一些僱主擔心人手上的調動會影響業務運作。
這項針對亞洲11個國家超過5000家企業展開的調查也發現:
對四天工作制接受度最高的僱主分別來自馬來西亞(79%)、泰國(77%)和菲律賓(75%)。
最早試行四天工作制的國家要屬英國了。
2022年,英國的61家企業展開為期半年的試點計劃,讓2900名員工在保留原有工資的情況下,將每周的工時減至34小時。
結果顯示,企業的收入增加了,員工的缺勤天數也減少了。
不過,計劃結束後,只有三分之一的企業決定永久改為四天工作制。
靈活工作安排 ≠ 四天工作制
新加坡人力部早前宣布,從今年12月1日起,通過試用期的員工可以透過書面方式,向僱主提出靈活工作安排的要求。
但人力部也強調,靈活工作安排不一定就等於四天工作制。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接受媒體訪問時澄清,即使員工要求每周只工作四天,這四天的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加起來,也應該與五天工作制相同。
換句話說,如果採納四天工作制,員工每天得工作超過12個小時,才有辦法在工作日減少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生產力和滿足業務需求,因此他並不支持這項改變。
「我覺得目前的五天工作制還蠻好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講師徐樂也提醒,四天工作制在一些行業或許很難實行。
以服務業和餐飲業為例,面對周一至周五源源不絕的客流量,就需要更多人手去輪班,而這些人力成本的增加,恐怕會由消費者來承擔。

零售業要推行四天工作制,恐怕有一定難度。(聯合早報)
新加坡全國僱主聯合會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
已經落實或有意推行四天工作制的企業,主要來自航空業、藥劑業以及健康科學領域。
最不願落實四天制的企業則來自餐飲業、零售業和電子業。
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日前就宣布,從明年1月起將恢復到冠病疫情前的工作模式,即每周回公司上班五天。
新加坡的企業是否會效仿,還是個未知數。
紅螞蟻不敢奢求老闆推行四天工作制,只求維持現狀,每周有幾天可以居家辦公,就心滿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