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劇《小娘惹》
近年來,隨著電視劇《小娘惹》的熱播,娘惹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娘惹文化保留著中華傳統的印記,同時融入了馬來、印尼和英國各種歷史文化中的元素,最終成為了一道獨一無二的風景,如今仍留存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帶。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娘惹文化。

新加坡娘惹文化的發展與變遷
從15世紀起,許多華人,特別是中國福建、廣東等地的人漂洋過海定居南洋,與馬來女子結婚,他們所生的後代被稱為土生華人,男性稱為「峇峇」,女性便是「娘惹」,意思就是「小姐、夫人」。中華文化、馬來文化和一些來自葡萄牙、荷蘭、英國、泰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方的文化逐漸融合,形成了土生華人文化,又稱「娘惹文化」。隨著時代變遷,娘惹文化不僅保留了中華文化中的節日和傳統,同時又體現出馬來文化在服飾、飲食、語言方面的深刻影響。

新加坡航空公司空姐制服「紗籠卡巴雅」
娘惹服飾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代表就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空姐的制服。制服叫「紗籠卡巴雅」,卡巴雅是指修身的刺繡上衣,而紗籠則是指布織的長裙,使用傳統的亞洲蠟染印花布料製成。穿在身上走起路來婀娜多姿,優雅迷人,平添了一份東方神秘和民族魅力。娘惹服飾實際上就是把馬來傳統服裝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顏色不僅有中國的大紅和粉紅,也保留了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服裝上點綴的圖案,則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

新加坡娘惹手繡鞋
在新加坡的很多重要活動或節慶時,女士們會選擇身穿娘惹服裝,就像中國的旗袍一樣,她們覺得這很能代表新加坡。除了服飾,娘惹的鞋子也很講究,在當時以手工製作,一雙手繡鞋約由1.8萬顆細珠編織出花、鳥、孔雀以及金魚等圖案。在早年,一雙繡珠鞋,不但是身份的認知,鞋子的數量更彰顯了其主人的社會地位。直到今天,繡珠鞋依然被視為峇峇娘惹族群與傳統服飾的代名詞。


新加坡娘惹美食
說完了服飾,再來說說飲食。獨具特色的娘惹菜融合了中國菜式和馬來香料的精華,其特色是味道香濃,帶有酸、甜、辣及刺激性味道,充滿了熱帶風味。娘惹家庭的廚房裡不僅有中國傳統的花椒、八角、肉桂,也有馬來的香茅斑蘭葉,還有印度的孜然茴香。是南洋最特別、最精緻的菜式之一。娘惹菜的重頭戲椰漿飯還被稱為馬來西亞、新加坡人民捧在手心的國寶級料理,而辣椒螃蟹更是被稱為新加坡的「國菜」。
談到語言,夾帶著南方方言的中國人和口中說著馬來話的馬來人或當地土著通婚後,讓廣東、福建方言加上馬來語的語言模式成了峇峇與娘惹的特殊語言—峇峇馬來話。至今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老一輩華人可以說福建、潮州、客家話、馬來語等多種方言或語言,也保留著中國傳統的婚喪嫁娶、祭祖等習俗。

新加坡娘惹文化面臨如何傳承的思考
儘管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伴隨著歷史的變遷,以及國際化、都市化進程的加快,娘惹文化正在逐漸消逝。如何傳承這一文化,使其成為一張靚麗優雅的新加坡名片,也成為值得當地人思考的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