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將對個人收入所得稅的稅率從2023年起進行了調整,年收入在50萬新幣及以下的群體不受影響,50萬以上收入的群體的收入50萬以下的部分不受影響,50萬以上至100萬的部分將多付1%的稅(從22%調高到23%),100萬以上的部分再調高1%(從22%調高至24%)。這是自2016年以來,新加坡再次征對高收入群體調高個稅稅率。
從表一可以看到,對於新加坡大部分收入群體而言,稅率一直很穩定,也不高,如在年收入20萬以下的群體,只需要將總體收入的10.58%作為個稅上繳政府,並多年來沒有改變。但是對於20萬以上收入群體, 在2016年進行一次調整,使大於20萬收入群體 的20萬收入以上的部分的稅負增加。7年之後的2023年,新加坡政府再次做類似的調整,但是這次只是影響到年收入50萬以上的群體(且50萬收入以上的部分)。
表一:新加坡個人所得稅總體稅率歷年情況

來源:源數據來自新加坡稅務局和作者計算整理
例如,對於一個年收入1百萬新元的稅務居民來說,在稅務年2014年至2016年,她(他)需要付的個稅為17.84萬新元,在稅務年2017年至2023年,需付額為19.42萬新元,而到了稅務年2024年和之後,她(他)需付19.92萬新元。
那麼,政府這樣做的內在原因是什麼?
首先,如圖一所示,在新加坡所得稅應課稅收入分布情況來看,占據最大部分應課稅收入的群體是收入1百萬以上群體,第二是收入為50萬以上至1百萬群體。當然這一方面反映了,新加坡富人收入在經濟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也說明,因為稅基最大,對於這二個群體(50萬收入以上)提高1或2個百分比會比其他群體的稅務調整更有效,給政府帶來的收入更多。
圖一:新加坡個人所得稅應課稅收入分布情況(YA2021)

圖源:DATA.GOV.SG
再者,圖一其實也說明了新加坡的貧富差距不小。政府利用稅收制度對貧富差距進行調整,如圖二反映了:新加坡政府歷年來利用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對貧富差距調整帶來的效果。我們可以看到,在2022年,新加坡的基尼係數在沒有政府干預的情況下為0.437,在有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調整的情況下,下降為0.378.
圖二:新加坡政府轉移支付和稅收對於貧富差距(基尼係數)的影響歷年情況

圖源:新加坡統計局
所以總體來說,最近的個稅調整,主要一方面,提高政府的稅收;另一方面也是政府調整貧富差距,以使社會的財富分配更加均勻。但是這裡面其實也有一些潛在的不利因素影響其有效性。
首先,因為公司收入所得稅沒有變,一直是17%,明顯低過高收入群體的總體個人收入稅率(如表一),且新加坡公司派發給稅務居民的公司花紅免稅。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高收入群體可以把自己原本以工資形式的收入轉換成公司花紅,使其所付稅率減少到17% 。當然,這只是限於對於公司財務運營有足夠掌控權的個體,例如一些私營企業和家族企業所有者等。
再者,一直以來,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偏低是吸引全球高級人才的重要因素,這樣不斷提高的對於高收入群體的邊際稅率的趨勢,是否會影響此優勢?還會不會進一步影響到跨國企業將新加坡作為區域總部的積極性?畢竟這些稅收的主要主體來源於高收入的跨國大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這又會不會更進一步影響到我們普通人的就業機會?這些都還有待觀察。
你對此有何看法呢?你是贊成這樣的政策趨勢還是不贊成呢?歡迎留言探討。
作者:謝娜,FCCA,新加坡註冊會計師(CA),前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裁,現在為新加坡會計師事務所執行董事。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螞蟻冷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