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海外教育越發普及、國外工作機會日益繁多,亞洲人群正表現出高流動性。該區域中的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許多學生和技術人才邁向海外,追求理想中更為優越的條件。
瀚納仕在今年1月至3月展開問卷調查,共有超過2,000多名來自中國、香港、新加坡、日本和馬來西亞五個亞洲國家的職場人士接受了本次調研。其中僱主1017名,海歸人員1058名。
亞洲海歸調研概況
1. 僱主意願:

2. 招聘海歸原因:

3. 僱主提供的薪金:

4. 僱主招聘途徑:

5. 海歸同行推薦意願:

6. 海歸人才面臨的挑戰:

7. 海歸人才職位滿意度:

8. 海歸回國後首份職業狀況:

9.海歸獲得海外工作主要技能:

10. 海歸資歷狀況:

11. 海歸人才回國求職面臨的挑戰:

12. 海歸人才回國薪金期望值:

13. 海歸人才回國的主要原因:

14. 海歸回國求職途徑:

中國海歸概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統計,在國外留學的中國海歸中有近49萬人已回國,努力在職業生涯中取得進步或孵化自己的初創企業。這使得四十年以來,海外歸國人員總數超過313萬。
報告是根據對中國大陸各個行業的共計476名受訪者進行的調研,其中52%擁有碩士學位,39%擁有學士學位。

1. 招聘海歸的最大優勢是:
語言和溝通技能 84%
跨文化意識 79%
不同的業務視角 59%
海歸也認為這些依次是海外工作或留學的最大收穫。
2. 僱主宣傳招聘人才平台:
求職網站 54%
領英 69%
3. 海歸求職者使用平台:
求職網站 64%
領英 82%。
招聘者:企業的公司招聘部門 53%
求職者:獨立招聘機構 49%
4. 中國大陸的企業:
61% 公司願意開出高於本土員工
25% 公司原意加薪最多10%
26% 公司願意加薪11%至25%」。
5. 中國海歸薪金預期:
47% 希望薪資能與國外相當
33% 願意或者接受了薪金略微下滑。
6. 回國原因:
離家更近 70%
發展並開拓職業生涯的機會 53%
祖國或家鄉地區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47%
7. 首份工作:
外國企業 61%
本土企業 16%
合資企業 11%
大學和研究機構 2%
政府和相關部門 8%
8. 最大的障礙是
薪資不適合 57%
不熟悉當地人才市場條件 49%
工作機會不適合 46%
9. 工作總體滿意:
40% 認為比較滿意,
36% 認為不太滿意。
10% 非常滿意。
與亞洲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大陸企業在過去一年中對在海外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海歸人才的招聘最為成功。中國大陸大約十分之七(68%)的招聘經理至少招聘了一名海歸人才。而且中國大陸的僱主比亞洲其他地區的僱主更願意招聘初級候選人(分別為65%與51%)。
新加坡海歸概況
新加坡人在《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被譽為「全球精英」,他們的流動性極高,有6%的新加坡公民旅居海外。至2017年,共有213,400名新加坡人在海外工作生活。
報告是根據對新加坡各個行業的共計259名受訪者進行的調研,其中27%擁有碩士學位,63%擁有學士學位。調查發現新加坡最突出的問題是宣傳(僱主)或求職(海歸)平台的錯位。

1. 招聘海歸意願:
82% 僱主期待在未來12個月中招聘海歸
75% 願意招聘中層人員
2. 僱主使用平台:
62% 通過招聘機構
37% 通過招聘機構
3. 海歸求職使用平台:
32% 使用Google或雅虎等搜尋引擎
11% 和僱主採用相同的平台
由於僱主和求職者所使用的平台不一,他們很可能會錯過最佳的機遇。
4. 海外經歷的優勢
79% 僱主認同海外經歷
89% 僱主認同跨文化意識
62% 僱主認為海歸可以帶來海外商務經驗
50% 的海歸表示掌握海外商務經驗
5. 海歸薪資期望
45% 的海歸希望薪資等同海外工作的薪資。
32% 的海歸希望在海外薪資的基礎上加薪
46% 的僱主願意為他們提供與本土人才相同的薪酬待遇。
6. 回國原因:
45% 離家更近
29% 發展並開拓職業生涯的機會
3% 自主創業
7. 最大的挑戰
53% 工作機會不合適
45% 薪資不合適
39% 不熟悉當地人才市場條件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亞洲地區中,新加坡在過去12個月內招聘海歸的比例最低。新加坡僅有39%的企業招聘了海歸,招聘海歸比例最高的是香港企業有52%。
資料來源:《2019年瀚納仕亞洲海歸人員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