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思蕾(右)在短片中和飾演爸爸的陸偉傑對戲。(吳思蕾提供)
29歲的本地獨立演員兼電影人吳思蕾,將亡父的故事寫成20分鐘短片《旅行的意義》(簡稱《旅行》),並請到新加坡電影《好好說再見》和《音為愛》(Wonder Boy)的導演任錦添掌鏡。吳思蕾也是《旅行》的監製。

本地知名導演任錦添為《旅行的意義》掌鏡。(取自任錦添IG)吳思蕾去年年底參加Unfold Asia主辦,並由「Our Grandfather Story」YouTube頻道主導的「Love Is」短片公開甄選活動,她的《旅行》從5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三部中選作品的其中一部。該平台撥出資金,並協助獲選創作者齊集電影資源,完成拍攝。據知《旅行》的製作費為五位數,從創作到完成耗時八個多月,正式拍攝則用了三天時間。
今年是新加坡慶祝建國60周年,來臨星期日(6月15日)又是父親節,《旅行》在這段時間放映,讓吳思蕾覺得意義非凡。

吳思蕾(右)現實生活中的慈父吳光輝,2024年3月因大腸癌復發病逝。(吳思蕾提供)
舒緩失去親人的悲傷
吳思蕾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透露,短片靈感來自去年3月因大腸癌病逝的68歲父親吳光輝。她說:「爸爸在疫情的時候患大腸癌,2022年好了一些,卻在2023年12月31日復發,當時已經末期並擴散到肝臟。拍這部短片主要是爸爸離開後,我和他最終無法完成的一些事情變成心裡的一個缺憾,這兩件事就是和他乘郵輪以及到日本旅行。」這部短片也成了吳思蕾思念亡父的管道,和舒緩痛失親人悲傷的出口。

《旅行的意義》演員包括吳思蕾(左起)、鄧小柳和陸偉傑。(吳思蕾提供)和許多華人家庭相似,吳思蕾小時候和父親關係較疏離,直至爸爸後來被裁退,改當德士司機駕大夜班後,她多了和父親相處的機會,才更了解爸爸的故事。
她說:「因為駕夜班,所以我們白天有機會一起吃早餐和午餐,像這次拍《旅行的意義》需要租德士拍攝,也找到爸爸生前的租車拍檔朋友。爸爸的朋友描述爸爸平時如何跟他說自己女兒的事,總是很自豪的樣子,聽他回述這段記憶就覺得很感動。」爸爸病逝後,吳思蕾也主動聯繫他生前的朋友,從談話中又對爸爸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旅行的意義》主創團隊包括「媽媽」鄧小柳(左起)、「小曼」吳思蕾、「小小曼」陳思瞳、「爸爸」陸偉傑(後排)及導演任錦添(右一)。(吳思蕾提供)
媽媽還不敢看短片
父親患病時碰上疫情,當時只有媽媽能到醫院探視照顧,因此爸爸的離逝對吳思蕾的媽媽造成更大的創痛。
吳思蕾說:「《旅行的意義》拍完上網後,我不敢跟我媽說有這部短片,因為我媽本身就是很敏感且感性的人,加上她跟我爸那麼親,受到的衝擊也最大。不過媽媽一向很關注我的社媒,所以她知道我拍了這部短片,卻不敢看。我覺得時機成熟了,她會去看。」她也鼓勵大家觀看這部短片,藉此多了解自己父母的故事。
《旅行的意義》由陸偉傑飾演爸爸,吳思蕾演女兒小曼,鄧小柳演媽媽,童星陳思瞳則扮演童年小曼。短片已在「Our Grandfather Story」的YouTube頻道放映。
圖/文:取自《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