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10年抗癌路!48歲時出現背痛、疲憊症狀卻掉以輕心,婦女求診後才赫然發現是末期血癌,接受治療緩解卻又三度復發,還一度被建議接受臨終護理,不言敗的她頑強對抗病魔重獲新生。
符美玉(現年58歲)原本生活十分活躍,每周約3天到健身房。身為食品製造公司銷售經理的她常需為工作出國,因此當她在約10年前出現如疲乏、背痛、氣短的症狀時並未多留心,僅認為只是累。
「症狀維持了月余,後來我連從臥室走到廚房都沒氣, 就去看中醫, 醫師只將我眼皮拉下一看, 就跟我說, 必須立即去醫院就醫。」
符美玉直到隔天才到醫院急症室,被發現血紅蛋白指數已低至危險水平,需要留院接受輸血和更多檢驗。經一連串的檢驗後,她被確診患有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由於癌細胞長於骨髓又擴散至肺部,屬第四期血癌。

符美玉憑著不言棄的鬥志,展開了十年的抗癌之路。
儘管面對晴天霹靂的噩耗, 一向樂觀的她很快就收拾心情, 將注意力放在「解決方法」上。她接受為期6周的化學免疫治療。
「化療讓我失去胃口、大量脫髮。但我告訴自己要抗癌就要有體力,就算吃不下、過後會吐,還是一定要吃。頭髮脫了還是會長,沒什麼比康復重要,於是我去理髮院將頭髮先全都剃了,一了百了。」
療程結束,檢驗顯示體內不再有癌性活動,她也回歸之前正常的活躍生活。豈知一年後,又再出現肩痛、氣短等症狀,被告知癌症復發了。
她在第一次復發後,除了化療也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飽受35日煎熬,一度以為熬不過,家人是她活下去的最大動力。
康復約1年後,癌症二度復發,她接受治療挺住了。2019年2月,她面對第三次復發。原本的主治醫生告知她壽命或只剩半年,且能做的治療幾乎都試過了,不如考慮骨髓配對或臨終護理。
「我所有兄弟姐妹都做了檢驗,結果只有身體最弱、最瘦小也最怕針的大姐跟我是配對的。我怎麼捨得她受苦?雖然她一再說她都不怕我怕什麼,但我還是不接受,我相信一定有別的方法。」
經轉介後,這回的主治醫生覃崢嶸為她進行為期3個月的另一種免疫治療,成功將她從鬼門關救回,過去4年半再無復發。
「經過這十年來的起伏,我能繼續活著如獲新生,我感謝自己的信仰和家人親友的支持,也慶幸自己從未放棄。如今的我更懂得珍惜生命。」
更有效治療
不斷推陳出新
淋巴癌與多髮型骨髓瘤中心血液科顧問醫生覃崢嶸解釋,人體淋巴遍布全身,而淋巴瘤會出現的地方很多,如是頸部等較容易提早發現,但若是肺部等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
他說,符美玉所患的是最常見的血癌,最初所接受的化療有高達65%至70%的治癒率,其後的幹細胞移植也有約50%的治癒率,然而仍有約30%的血癌病患對這些典型治療反應不如預期。其中,若癌細胞發至骨髓或是已擴散至其他器官,復發的幾率就會比較高。約有10%至20%的病患會有多次復發的可能,而符美玉正好就屬於較不幸的這一群體。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隨時間推移總有新的且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出現。
「如她最後所接受的免疫治療是她最初確診時沒有的,而現在又有了新的、帶有額外免疫療法的治療方案,能將治癒率提高至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