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去年發表的一篇報告,揭露全島哪裡吃飯最便宜。(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在物價上漲的時代,坊間或網上常有民眾申訴在外用餐越來越貴,連消費者協會都開始收到相關投訴,可見事態之嚴重。
因此,口耳相傳的好康就成了及時雨,可以讓經常在外頭用餐的食客荷包無需破大洞。
去年3月,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發表的一篇報告,揭露全島26個住宅區的小販中心、咖啡店和食閣,哪裡吃飯最便宜。
新加坡媒體不時也會報道,某某地方的小販售賣的食物價格,多年來從未加價,或依然保持在超低水平。
去年10月,政府曾試行一項名為「經濟餐大搜尋」的計劃,廣邀全民推薦哪些地方售賣經濟餐飲,公眾也能核實其他人的推薦。
計劃推出後反應不俗,不到兩周就收到245個經濟餐的推薦。
根據當局今年1月的更新數據,該平台收穫的推薦已增至1600個。經濟餐食平均售價在3元5角或以下,飲料則是1元2角或以下。

政府推出「經濟餐大搜尋」計劃,廣邀全民推薦哪些地方售賣經濟餐飲。(聯合早報)
這項計劃有望帶來雙贏局面,既能讓食客受惠,也能幫攤販宣傳,吸引更多人前去捧場。
但從業者的角度思考,小販售賣經濟餐或堅持不加價,是否真的行得通?
畢竟,不僅消費者面對物價上漲,這些餐飲業者必定也能感受到經濟壓力。除了食材成本提高,租金上升也是他們能否長期經營生意的重要考量。
為薄利多銷,也出於「佛心」
綜合新加坡媒體訪問的一些案例,紅螞蟻試圖找出攤主能繼續售賣低價食物的原因。 首先是為了薄利多銷。
在新加坡北部一個小販中心售賣雜菜飯的攤位,攤主去年中旬其實剛起價,但如果顧客點一肉兩菜,仍只需付2元7角,價格相當實惠。
攤主說,她希望每天能賣出很多份,「如果食物價格便宜,自然就會有很多顧客前來光顧。」

有攤主認為,如果食物定價便宜,自然就會有很多顧客前來光顧。(聯合早報)
她透露,如果生意好,一年她平均可以賺取7萬新元的收入。不過,攤位的營業時間也偏長,她從清晨4點就開店,到了晚上才收檔,每周也只休息一天。
對某些小販來說,低價食物已成為他們的招牌,不能輕易漲價。
同樣位於北部的一家咖啡店,有馬來族攤主售賣1元椰漿飯,從父母手中接管生意後,36年來從未加價。
「(1元椰漿飯)我們從來沒有漲價,因為我們(多年來)服務這一區的居民,也已成為我們的招牌美食。」
攤主也說,除了椰漿飯,他們售賣的其他食物也有助於應付成本增加。
去年,他們迫不得已必須為某些食品漲價,但在那之前他們有先詢問顧客的意見,所幸大部分的顧客都能了解,並說不希望他們做虧本生意。
一些小販則出於「佛心」不加價,只為了能讓老顧客或收入不高的顧客,能繼續享用便宜又好吃的食物。

為了讓老顧客或收入不高的顧客能繼續享用便宜又好吃的食物,一些攤主選擇不漲價。(聯合早報)
上述雜菜飯攤主坦言,她開業10幾年,區內有很多年長居民,有時他們點兩個菜加飯,她只收1元8角。
位於中部的一家熟食中心,有個馬來攤位標榜所有食物都賣2元5角。由於攤位所在的地區有很多租賃組屋,攤主幾年前選擇「砍價」,每樣食品都減價1元至3元。
攤主告訴媒體,明知低價經營會影響收入,但他們仍願意這麼做。除了年長顧客,攤主也曾遇過有單親媽媽前來,詢問10元能買到些什麼,才能喂飽自己和四個孩子。
攤位降價後,客流量確實增加了,但收入大受影響減少了近一半。儘管賺得不多,但攤販說能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一點點改變,所獲得的滿足感是值得的。
成也租金、敗也租金?
最後,一些小販經營的攤位租金較低,也是他們選擇不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其中一個因素。
一名攤主說,她經營兩個小販中心攤位,每個月的租金成本約為3000新元,還有其他方面的開銷,但她說自己不太精打細算,「每個月賺多少就是多少」。
據悉,小販中心的攤位租金,一般上比咖啡店和食閣的攤位來得低。在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目前管理著119個巴剎和小販中心。

除了攤位租金,小販還得交餐桌清潔費、水電費等,每個月相加起來可能要幾千元。(海峽時報)
去年初,有媒體經調查發現,新加坡小販中心熟食攤位的投標價格可高達6000新元,但絕大部分介於幾百元至3000新元。
去年3月,交通部兼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透露,新加坡未獲津貼的熟食攤位,租金中位數(median rental)自2018年維持在每月1250新元。
除了繳交月租,攤販每個月還有其他營運成本。小販中心的小販得繳付餐桌清潔費、水電費等,每個月相加起來可能要幾千元。
咖啡店攤主則向媒體透露,他們的租金、清潔費、水電費等開銷,每個月介於5000新元至7000新元。位於中部地區的小販攤主甚至每月必須繳付高達1萬新元。
近幾年,新加坡相繼出現幾間以至少4000萬新元「天價」易手的咖啡店,直接影響到攤主的月租,也令一些攤販最終被迫選擇停業。

義順這家鄰里咖啡店,兩年前以4000萬元易手。(聯合早報)
有攤主說,他售賣的食物以魚為主要食材。無奈去年三文魚的價格增加了25%至30%,加上租金和員工薪水等開銷增加,他不得已只能將所有食品全面漲價1元。
不料,落實新價格後,客流量少了至少一成,讓他陷入兩難。 「(漲價的決定)讓我感到後悔,因為很多顧客都說他們吃不消。我不斷在尋找各種方法,讓前來光顧的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
政府去年宣布,到了2026年,全島374家由建屋發展局出租的咖啡店,必須提供經濟餐選項,截至去年底已有114家咖啡店參與。
然而有小販反饋說,如果要持續保持食物的低價格,希望能獲得更多援助。
他們的其中一個擔憂是,即使建屋局管理的咖啡店的業主在續租時能獲得租金折扣,但實在不清楚咖啡店內的其他攤主們是否也能跟著業主一樣受惠,同樣能享有優惠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