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微婚禮成趨勢?舉辦微婚禮的年輕新人說,相對大型婚禮講求排場,微婚禮更溫馨也更省錢。有業者看中這一趨勢,推出微婚禮一條龍服務,短短兩個多月就接到300多通詢問。
越來越多年輕人舉辦不到50人的小型婚禮。《海峽時報》日前報道,位於濱海灣花園的餐館Marguerite,不滿50人的婚禮訂單近年來增加了大約50%。
在本地有多家分店的酒吧式餐廳Little Island Brewing Co近來接到的小型婚禮詢問也增加了大約30%,每場婚禮可容納30至80人。
Annabel Law Productions婚慶攝影公司創辦人羅嘉文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公司現有157單婚慶攝影項目,微婚禮占3%至5%。
她強調:「疫情前的話,是0%,完全沒有。」
在去年8月舉辦50人微婚禮的羅嘉文說,喜歡微婚禮主要是因為場合更輕鬆和親切,讓新人有時間好好跟賓客交流,讓重要的一天不僅僅是儀式。
不過,羅嘉文說,身在婚慶產業,且作為過來人,她親身經歷過尋找微婚禮場地的難處,主要原因是絕大多數酒店的訂單必須有至少250名來賓。
有了這次經歷,加上有越來越多微婚禮客戶,羅嘉文看準微婚禮需求,今年6月推出微婚禮「一條龍」服務,主要針對15至120人規模的婚禮,其費用比一般酒店配套節省超過一半。
羅嘉文說,自推出這項服務後,公司接到300多個訂單詢問,目前已確定至少5場的訂單。
目前單身的銀行經理林佳穎(28歲)認為,大型婚禮是辦給父母看的,尤其是講求場面的長輩,但大型婚宴一來無法與賓客深入交流,二來很花錢,因此她會更偏向較小型的婚禮。
「我會比較想把錢花在裝修新家或度蜜月上。」

Annabel Law Productions婚慶攝影公司創辦人羅嘉文說,微婚禮有所增加。(受訪者提供)
年輕情侶敢嘗試「微婚禮」
冠病疫情讓年輕情侶更敢嘗試「微婚禮」。
陳先生說,冠病疫情時,婚禮施行安全管理措施,每場婚宴賓客不得超過50人。
「我看到很多不想請太多賓客的夫妻趁機在疫情期間辦婚禮,這樣就不用勉強邀請不熟的親友。這個情況在疫情後,好像慢慢成為新趨勢了。」
他說道,身邊確實也有越來越多朋友舉辦微婚禮。
他對自己的微婚禮效果感到滿意,不過問及沒被邀請的親戚是否會心生芥蒂,並坦言,確實會有一些親戚有點意見,因此婚禮之後父母就要去安撫這些親戚。
父母與朋友分開請
微婚禮不邀請父母出席?受訪新人和長輩認為,父母與朋友可以分開請,但不能忽略父母的養育之恩。
《海峽時報星期刊》日前刊登一篇關於婚禮趨勢變化的報道。文中受訪的一對新人考慮到男方家人在義大利,女方身為家中4個女兒的老三,認為父母還有3次機會參加婚禮,所以舉辦的16人婚禮名單中,並未邀請父母。父母也對此沒有異議,淡定看待。
不過,有讀者就致函《海峽時報》批評,認為不請父母的做法不妥。
《新明日報》詢問其他新人和父母的看法,大多認為個別家庭情況不同,不便評論別人的做法,但以自己來說,會請父母參加。
去年底完婚的陳先生(27歲,文員)受訪時說,原本不想辦婚禮,但父母認為人生大事必須要有個儀式,因此協商後決定舉辦微婚禮,請了22名賓客,包括父母和熟悉的親友。
「我和辦微婚禮的朋友都一樣,一定是要請父母的。」
他認為,人生邁入重要的新階段,獲得雙方父母的祝福是十分重要的。
育有兩名兒女的林康秀(60歲,操作人員)受訪時直言:「結婚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不請父母出席有點說不過去。」
林佳穎則認為,是否邀請父母也要取決於跟父母的關係,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狀況。「如果關係不好,不請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