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住家辦公計劃(Home Office Scheme)
獲得這項計劃批准的人可以在家經營這些生意:
貿易辦公室、會計服務、技術性的業務、知識密集型公司、建築服務、諮詢服務、保險服務、財務規劃服務、設計服務、廣告服務、房地產代理、運輸服務。
但是,你得先滿足這些要求:
是該組屋的合法居民,年滿18歲及以上,以及①組屋作為主要居住地、②不得將組屋住址作為公司註冊地址、③必須在開業前向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ACRA)註冊(除非在公司登記法令下獲得豁免)。

此外還得守這些規則:
公司不得發生以下任何一種情況
· 產生噪音、氣味、煙霧、化學或液體廢物;
· 對鄰居造成滋擾;
· 非法、不道德或犯法活動;
· 在組屋區範圍買賣物品;
· 展示任何廣告、招牌或海報;
· 對環境和氛圍有不利影響;
· 載荷和電力消耗超過正常的住宅限制;
· 請超過2人以上的不住在屋內的雇員
......

圖源:new mandala
如果是生活服務類生意,例如前文提到的賣咖啡、修自行車等則是第二種計劃↓
2)「居家生意」(Home Based Business)
獲得這項計劃批准的人可以在家經營這些生意:
○小規模烘焙等食品業務;
○美發、面部和美容(不包括按摩)、美甲或足療服務;
○私人補課(每次不超過三名學生)
○縫紉服務
○作為自由藝術家、記者、攝影師或作家
......

經營生意的類目不同,可能需要獲得不同執法部門的批准。例如餐飲類的需要經過新加坡食品安全局批准以外,其餘小規模作為補貼家用的生意不需要經過建屋局(HDB)批准。


圖源:instamojo | 示意
跟住家辦公計劃相比,居家生意的規則也有所不同,例如:
❌ 不准聘請家庭以外的成員
❌ 不准業務涉及以貨車和卡車起卸貨物
❌ 公寓仍必須主要用於住宅用途,商業活動不得給鄰居造成不和。
❌ 業務必須由公寓業主、登記居住者或租戶經營(經公寓業主同意)。第三方和外地雇員不得在住宅內工作。
要為私宅和組屋申請住宅辦公計劃,須分別向市建局和建屋局提出,可以在LicenseOne網站提出申請。

圖源:malay mail
不管是申請哪一類,新加坡政府都有言明,組屋/私宅的第一用途必須是居住,只是順帶允許居民在組屋來做生意。
在某些情況下,這也是一種有「人情味」的寬容。
什麼樣的情況下,大家會考慮在家做生意呢?
椰子跟大家簡單聊聊幾個網友的故事。
38歲媽媽,全職在家做縫紉生意

圖源:海峽時報
今年38歲的女網友Salinah Salim,她老公是外賣騎手,每月收入不到3000新。家裡生了2個小孩,沒人能幫忙照顧,於是她當了全職媽媽,但是一家四口靠一份薪水過於吃力。從2016年開始,她在兀蘭的三房式組屋家中開了個縫紉店,每月收入大概在1000到2000新之間。
23歲寶媽,全職在家做美容生意

圖源:海峽時報
今年23歲的女網友Erica Goh,老公是全職國民服役人員,女兒3歲。2023年,一家三口已經申請了BTO組屋,但是還沒建好,就暫時租公寓住。Erica自己是美容師,有了孩子以後,她發現美容行業很難可以靈活工作。為了方便照顧女兒,2023年她開始在家做睫毛美容,一次2小時的服務收費在50到70新元。
41歲爸爸,為女兒小六會考全職在家做披薩

圖源:Abdul Rahim Anwar/HungryGoWhere
今年41歲的男網友Chris VanWinkle。他是一個在美國跟新加坡工作累計有15年經驗的廚師。他老婆是新加坡人,兩人在洛杉磯遇見墜入愛河。最終Chris為愛移居到新加坡。今年1月他從廚師的行業離職,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大女兒今年小六會考,小女兒過兩年也要考。為了女兒跟家人,離職後他就在家全職做起了披薩生意。
除了為家人,也有的網友是因為租金太貴,轉而申請在家開店。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允許居民在家開店無疑是一個「退路」,而新加坡政府的初衷也正是為了居民能有多一個補貼家用的途徑。
居家生意的高光時期,其實是在疫情期間。
不知道椰友們有光顧過什麼居家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