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更多公民和永久居民在冠病疫情後回返國門,新加坡的總人口進一步增加,達約592萬人。令人關注的是,人口老齡化加速,滿65歲的公民占了近兩成。
根據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發布的《2023年人口簡報》,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的總人口達約592萬人,比去年同期多5%。
" 不過,2020年和2021年的總人口增長受冠病疫情影響而放緩,拉低了過去五年的平均總人口增長率。2018年至2023年的人口年復合增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為1.0%,同2013年至2018年的0.9%差不多。 "
根據人口簡報,公民人數增加1.6%,達到361萬人;永久居民人數則增加3.7%,達到54萬人。同疫情相關的旅行禁令放寬,促使更多旅居海外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回來新加坡,是推高公民和永久居民人口的主要因素。

非居民人口增13.1% 達177萬人
另一方面,非居民人口也大幅增加13.1%,達到177萬人,當中以建築、海事和加工業的工作準證持有者居多。這是因為這些領域的承包商聘請更多客工,以儘快完成受到疫情拖延的工程。
統計顯示,人口持續老齡化,且速度加快。65歲及以上公民的占比從10年前的11.7%,上漲至今年的19.1%。到了2030年,估計每四個新加坡公民當中就會有一個已滿65歲。2022年全年出生的嬰孩有3萬零429個,比前一年少了4%。居民整體生育率只有1.04,為歷史新低點。

根據一項對1471名年滿50歲的在職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調查,近九成受訪者支持延遲退休,87.9%的受訪者支持把退休年齡調高至63歲或以上;支持把重新僱傭年齡上調至68歲或以上的則有80.4%。
" 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去年調高至63歲。有超過六成認為,年長者受僱的最大阻礙,是僱主態度不積極和存在年齡歧視。調查顯示本地居民對於老年工作的態度務實。人口老齡化使得延長退休年齡勢所難免。 "
新加坡將在2026年進入超老齡化社會,人口中21%超過65歲,由於青年勞動力不足,延長退休年齡成為必然趨勢。同時,世界局勢不穩定因素增加,通貨膨脹勢頭未見減緩,更多人從維持生計考量,或許必須調整原有的退休計劃,延長創造收入的年月。
這已經是發生在越來越多國家的現象。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就在於生育率不足,導致人口老齡化或超老齡化。歐洲的德國、法國、西班牙等近年來就陸續提高退休年齡,以免全國退休金計劃破產。
" 人口同樣快速老齡化的韓國與日本也面對類似問題,韓國在2022年的65歲人口占比約為17.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0%以上,66歲以上男性就業率就高達44.1%。日本今年人口65歲以上占比為29.1%,刷新本國紀錄,全球穩居第一,66歲以上男性就業率為34.1%。 "
本地65歲及以上的居民全體就業率為31%,相信還會持續增加。青年勞動力不足,若無法通過新移民補充,就必須依賴更多年長員工留在職場。

除了填補勞動力市場短缺,在個人層面,延長退休年齡讓年長者能自力更生,生活得有尊嚴,也有助維持身心健康與生命品質。這也能反過來減緩社會的醫療保健和福利等相關財政壓力。
但越來越多的年長者終究有體弱病衰的一天,必須退出勞動力市場並且由相對年輕的看護者照料。如果缺乏足夠的青年人,最後的答案仍然得回到外來勞動力。對於這個可預見的依賴性,社會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