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10月17日消息稱:
近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
同時,也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之前在冷鏈食品包裝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但病毒核酸載量較低,也從未曾分離到活病毒。
世衛組織和其他歐美專家也曾說,「沒有明確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會通過食物和食物包裝傳播。」

但現在,確鑿的證據來了。
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
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
感染風險人群主要為冷鏈物品從業人員。

此前,中國深圳的一份來自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檢測結果為陽性。
當時在新加坡引起不小議論。

專家認為,包裝帶檢測出病毒的原因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污染有關。
「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根據新加坡食品局網站,巴西也是被批准進口雞肉到新加坡的國家之一,而去年新加坡進口的雞肉中就有46%是來自巴西。
不過在當時,新加坡食品局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能證明病毒可通過食品或者食品包裝傳播給人類。

而此次青島從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則提示我們:
在防範境外感染者輸入的同時,還需注意在境外被病毒污染的冷鏈物品將病毒輸入的風險。

不過大家也不用過度恐慌,疾控中心表示,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海鮮產品的外包裝或海鮮表面,病毒並未在冷凍食品「體內」檢出。
這說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幾率非常小,也沒有發現通過攝入食物導致感染的情況。

大家在購物以及處理食材時可多加註意以下幾點,做好自身防護:
在購買冷凍食品時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儘量避免用手直接觸碰;
冷凍冷藏的肉類食物,要與果蔬、熟食等其他食物分開包裝,避免病菌交叉污染;
到家後,可以先放入具有殺菌功能的家電內進行殺菌,或者將冷凍食品用75%酒精消毒晾乾後再放入冰箱冷藏;
處理冷凍食品時也要戴上手套,並且一定要將食物煮熟;
如果自己、家人和朋友從事冷凍冷藏食品的運輸、批發、零售,一定要多加小心,工作時務必做好防護!
新冠病毒狡猾,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小和規避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