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襲 點心品牌轉戰網購平台和超市零售

2020年09月11日   •   9234次閱讀

對新加坡中小企業來說,未見消退的冠病疫情就像一場看不見終點的馬拉松,考驗商家們的毅力與韌性,只要能挺住,誰就是贏家。

《轉型助力,堅毅前行》系列將訪問五個商家,它們深耕不同行業,既有從事傳統點心和娘惹糕點製作,也有製造衛浴用品和提供急救訓練服務等。

在疫情暴發之前,這些業者早已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開始轉向自動化生產,並採用數碼行銷等。為了對抗疫情,商家們的轉型決心也比以往更加堅定。

作為新美興第二代接班人,鄭東倫(左)和鄭同琳攜手推動公司朝數碼化轉型與自動化生產。(鄺啟聰攝)

新加坡不僅是美食天堂,更孕育不少享譽海內外的本土美食品牌,具有60年歷史的老字號新美興(Sin Mui Heng)便是其一。

點心製造商新美興靠包點和水粿起家,過去逾半個世紀都從未故步自封,生意模式一直不斷蛻變以應對市場瞬息萬變,90年代從咖啡店和便利商店全面撤退,轉攻為星級酒店代工和大型超市零售。

新美興的商業版圖也不僅局限在本地,1992年便開始積極挺進海外市場,產品目前銷售至15個經濟體。

今年初突然暴發的冠病疫情不僅迅速拖垮全球經濟、對各地旅遊業造成嚴重衝擊,半數業務依靠酒店服務業的新美興更是無法獨善其身,陷入市場供過於求困境。

新美興業務發展總監鄭同琳(48歲)透露,中東地區作為公司主要海外市場,以杜拜酒店業最為關鍵,占海外市場份額近四成,每月至少需要一個40英尺的標準貨櫃來送貨,價值總額達8萬元。然而,疫情蔓延使國際旅遊崩坍,杜拜方面訂單更瞬間沉沒。

她接受訪問時說,公司立即調整生意重心,從酒店轉移至超市及網上銷售,將原有存貨換至較小包裝以符合一般消費者需求。

沒想到,新美興4月份超市銷售額創下60年來最高紀錄。由於我國4月7日進入病毒阻斷措施階段,人們只好都在家開伙,而方便烹煮的點心食品也變成搶手貨,很多超市都賣到斷貨。

疫情加速新美興「新陳代謝」 

產品上架也推動網購渠道

鄭同琳也說,冠病疫情加速新美興「新陳代謝」,公司產品不僅放在實體超市銷售,也嘗試推動電子商務發展,包括加入新加坡企業發展局4月初推出零售電子商務增強配套(E-Commerce Booster Package),與電商平台Shopee簽訂合約以拓展網上銷售渠道。

新美興產品不僅放在實體超市銷售(右圖),也嘗試推動電子商務發展拓展網上銷售,甚至在官方面簿上做Facebook Live直播。(網絡截圖)

後來,她自己也嘗試在面簿以直播形式來介紹產品,「我都沒有準備台詞,就硬著頭皮上陣」。

與純粹推銷產品不同的是,鄭同琳邀請廚師助陣,向網友示範如何將公司產品烹煮成美味佳肴,結果獲得意想不到的迴響,不僅獲得本地顧客支持,甚至吸引來自澳大利亞的外國顧客關注。

為對抗突如其來的冠病疫情,新美興今年原本制定的不少計劃雖然被打亂,但公司管理層卻沒有因此慌了陣腳,而是「見招拆招」。

新美興在4月份推出全麥菜包和豆沙包,以迎合消費者日益追求健康飲食的潮流。在這之前,公司曾推出辣椒螃蟹包、竹炭流沙包、花菇雞肉包,以及紫菜糯米飯等讓市場耳目一新的產品。

鄭同琳說,全麥系列新產品原本預計是在六七月才推出市場,疫情關係改而提前執行原本計劃。

新美興目前有110員工,而80%工作也已經自動化。(鄺啟聰攝)

她透露,超市銷售的新產品一般上需至少半年來研發。若是配合酒店客戶需求來設計新產品,因與酒店師傅一起合作,且可省下包裝設計顧慮,因此所花時間會較短。

新美興運營總監鄭東倫(50歲)受訪時說:「很多酒店師傅都是跟我們一起成長,大家都成為好朋友,若我們在廚藝方面有什麼疑問,他們都會大方跟我們討論。」

配合公司創辦60周年,新美興今年原本打算舉辦一系列重要活動,其中之一便是參加原定今年4月在新加坡舉辦亞洲食品與酒店及餐飲設備展(FHA)。

鄭東倫透露,公司從去年中旬便已為這兩年一度的國際盛事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也邀請外國嘉賓並安排好酒店住宿。

不過,自疫情暴發後,鄭東倫心情也七上八下,既怕邀約會讓嘉賓們感到為難,但對方若照常赴約,又擔心客戶自身安危。幸好,FHA主辦方最終決定展延活動至明年初,讓他終於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也代表公司接下來能有更多時間來準備。

除了研發獨創深受本地食客歡迎的竹炭流沙包(左上圖)外,新美興也不斷突破開創較健康的新口味全麥包點和糙米「飯菜」。(網絡截圖)

積極配合防疫措施 通過當局協助渡過難關

作為本地中小企業,新美興積極配合政府措施,通過當局協助渡過疫情難關。鄭東倫說,政府簡化補貼申請流程、縮短批註時間之外,並提供合適的供應商名單,方便公司購買體溫檢測等器材,以在冠病疫情期間能安全運營。

新美興擁有110名員工,在我國病毒阻斷措施期間,公司仍照常運作,但上班人數須縮減至原本三四成。

鄭東倫說:「這對我們並不會帶來很大挑戰,因為公司之前已把80%工作自動化。」

但他指出,後來隨著產品需求激增,公司面臨人手短缺問題,於是向政府申請恢復更多員工上班。經過當局視察之後,由於公司工作環境符合安全標準,上班人數也獲准恢復至八九成。

生產多元自動化 持續保持競爭力

多元化及自動化生產方式,是新美興應對商業危機及保持競爭力的致勝關鍵。 

新美興獲得清真(Halal)認證,位於勿洛的七個單位廠房,其中六個是專門製作清真點心,這些廠房專門處理不同食材,例如蔬菜、海鮮和雞肉等。

鄭東倫說,這樣一來,若暴發禽流感,雞肉廠房被迫暫停,其他廠房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仍能繼續維持生產,「客戶也對我們感到很有信心,不怕發生斷貨。」

新美興位於勿洛的七個單位廠房,其中六個是專門製作清真點心,分別處理不同食材,以防萬一碰到流感疫情等,不會所有的廠房都得關閉,確保出貨不受影響。(鄺啟聰攝)

此外,新美興至今已推出近300款點心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鄭東倫認為,新加坡企業要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求存,就必須推出不同產品,若單靠一種產品將無法與他人競爭,尤其在價錢方面。

接下來,新美興的兩個新廠房即將落成,總樓面面積達1萬5000平方英尺,比現有七個廠房還大一倍,意味著公司會邁入另一個里程碑。

鄭東倫說,公司多年以前便已計劃擴充生產線以應付業務發展,新廠房原本今年4月便能取得臨時入伙證(TOP),因冠病疫情而延後至最遲明年初。

自從參與企發局一系列培訓課程之後,新美興希望在新廠房發揮精益製造(lean manufacturing)精神,儘量把複雜的生產線簡單化,但鄭東倫表示「現有廠房沒有辦法做任何改變,又不能把它重新關掉來設計。」

新美興產品之中目前有兩成須靠純手工製作。(鄺啟聰攝)

當搬進新廠房後,新美興也將進一步落實數碼化轉型,包括引進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鄭東倫笑言,公司目前使用數碼管理系統仍不夠全面,都是「東湊一點,西湊一點,結果最後都拼不起來。」

早在80年代,新美興便開始自動化生產來提高競爭力。

鄭東倫說,父親鄭榮貴作為新美興創辦人,從日本進口公司第一台制燒賣機,一小時便能生產6000個燒賣。

目前,公司擁有10台機器,專門生產包子和燒賣。身為第二代接班人的鄭東倫指出,公司產品之中目前有兩成須靠純手工製作,主要礙於技術困難,不過這些產品的配料製作都由機器代勞。

新美興擁有110名員工,產品以自動化生產結合手工製作。(鄺啟聰攝)

靈活處理訂單需求 食品結合自動化與手工製作

在鄭東倫看來,公司也不能朝完全自動化發展,因為訂單目前有限,無法支持快速運轉的自動化生產線。

鄭同琳說,新美興最合適的模式便是將自動化生產與手工製作相結合,保持靈活的處理方式,「若酒店客戶臨時有新訂單,我們也能快速轉變來應付。」

新美興作為家族生意,除了鄭東倫和鄭同琳之外,公司管理團隊其實也包括大姐鄭慧嬋和二哥鄭展倫,各人負責不同領域、發揮所長,鄭慧嬋負責財政和人事,鄭展倫負責行銷。

在家中排行最小的鄭同琳說,四人在公司都享有一樣發言權,做重要決策時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彼此並未發生意見不合,凡事都以公司利益為出發點。

至於家中排行第三的鄭東倫則開玩笑說:「不只是大姐一個人會拍桌子而已,我們也會拍!」

不過,新美興有個家規,就是他們兄弟姐妹的另一半,不能參與公司業務,以免節外生枝,或者發生不必要的糾紛。

鄭東倫(右)和鄭同琳透露,新美興有個家規,就是他們四個兄弟姐妹的另一半,不能參與公司業務,以免節外生枝,或者發生不必要的糾紛。(鄺啟聰攝)

員工上下齊心渡難關

新美興透過數碼化、自動化賦予點心製作這傳統行業新生命,也讓本地員工找到明確職業方向。

1972年便加入新美興的蔡錦平(62歲)受訪時透露,當初是鄭榮貴帶他入行。他從一名學徒,到如今已晉升能獨當一面的點心師傅,負責製作包子。

蔡錦平說,自己最喜歡鑽研負責自動化生產的機器,曾被公司外派至日本去學習如何操作新機器。

62歲點心師傅蔡錦平(上圖、右下)負責包子製作,最喜歡鑽研自動化生產機器。新美興國際銷售經理何翠玉則喜歡公司濃厚的人情味。(鄺啟聰攝)

2019年才進公司的何翠玉(38歲)擔任新美興國際銷售經理一職,家住裕廊的她每天需要花至少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到勿洛上班。

何翠玉曾在食品跨國企業工作逾10年,現在職務主要與外國客戶對接,上司鄭同琳會帶她到海外參展及會見客戶。

過去一年,她已到訪韓國首爾、德國科隆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等城市,最讓她大開眼界的便是去年10月實地參與在德國科隆舉辦的國際食品展覽會(ANUGA),其規模比新加坡兩年一度舉辦亞洲食品與酒店及餐飲設備展大近五倍。

作為新進員工,何翠玉觀察到新美興不僅洋溢濃厚人情味,公司也上下同心共渡這次疫情難關。

由於個人業務在冠病疫情期間減少,何翠玉被調派至本地超市去駐守,「老闆當時問我們是否介意每周兩三天到超市去排貨、點貨,因為很多超市都面臨斷貨問題,送貨司機都來不及去補貨。」

對於公司的臨時安排,何翠玉並不抗拒,反而很高興有機會與不同客戶做實際接觸。

記者:周岳翔

攝影/攝像:鄺啟聰 剪輯:葉佩蓉 動畫:陳樂彤 編導:陳默汎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550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037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