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歲蘇永瑞27年來,每天從新加坡開車到馬來西亞菜園工作。
(新加坡7日訊)新加坡一名菜園老闆「逆向越堤」 27年,每天從新加坡開車到馬來西亞工作。務農工作本已耗時耗力,他還需要幾乎每天花兩、三個小時越過柔佛長堤,這全是為了能多點時間陪伴家人。
「做了這麼多年,也沒什麼,就是賺到一個家」。
《8視界新聞》報導,67歲的蘇永瑞自1992年開始到馬來西亞柔佛州經營菜園,直到現在。父親是農夫,蘇永瑞自幼跟隨父親的步伐,從15歲就開始務農,一晃就是52年。
蘇永瑞說,家族從前在楊厝港開菜園,「不過,到了1970年代,政府土地徵收。新加坡地少,之後菜園也是很難做,所以我們到馬來西亞開菜園。」
目前,他與63歲的弟弟蘇瑞來一起打理位於柔佛哥打丁宜面積70畝(約六個半足球場大)的菜園,種植的蔬菜包括小白菜、辣椒、長豆、羊角豆等,每天收成的蔬菜就送回新加坡巴西班讓蔬果批發中心售賣。
為避免塞車, 蘇永瑞每天摸黑出門,早上6點就從新加坡出發,開車一、兩個小時越過新柔長堤到馬國開工。傍晚下班後,再開一、兩個小時的車回新加坡,回到家都已晚上9點多了。
為免太疲累,他與弟弟也會輪流開車進出新馬。
為了解他一天的工作,8視界新聞記者隨車越堤。進行採訪當天,新柔長堤交通順暢,從新加坡抵達位於哥打丁宜的菜園,耗時約一個多小時。

蘇永瑞摸黑出門,以避開新柔長堤的塞車尖峰時段。
20多年來每天越堤,讓蘇永瑞對交通情況了如指掌,能夠準確預測長堤的塞車時段。他說:「如果是早上9時才出門,長堤應該已經塞滿車了。」
他也曾遇過在路上塞了五、六個小時的可怕經歷。他說:「長周末我就沒有每天來回(新馬)了,直接住在當地,太怕人了。」
有時適逢周末,他也會待在馬來西亞一晚,有時住在旅館,有時則直接睡在菜園裡,避開新柔長堤的塞車時段。他說:「如果全部時間塞在路上,回到家也沒時間了,也沒意思。」

蘇永瑞一個星期工作七天。
為家人每天奔波兩地
蘇永瑞身為老闆親力親為,一個星期工作七天,就連星期天也會越堤到馬國。怎麼有時間陪家人?
他說:「星期天工作半天,還有半天(可以在家)。」
蘇永瑞為什麼不選擇乾脆住在當地?他說:「剛開始到馬來西亞種菜時,孩子還在念中學,怕他們叛逆期,回來看孩子。每天來回久了,現在也就習慣了。 」

如果遇到大塞車,蘇永瑞會在菜園裡過夜,房間看似簡陋,但裝有冷氣!
1990年代 光輝歲月
或許有人會問,蘇永瑞是菜園老闆,又心甘情願每天奔波於新馬兩地,難道這是一門賺頭很大的生意?
蘇永瑞說:「其實種菜這個行業,坦白說,之前也是有風光過(1990年代至2008年左右),不過現在就比較難,現在成本在增加,所以說利潤會『很薄很薄』。「 他表示,近五年來,農藥、員工工資、租金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得很厲害」。
他也表示,如果收成不好,他還需要賠錢,「現在是在賠錢的」。

蘇永瑞:菜園生意給過我成就感。

農場的收成每天都送往新加坡批發市場售賣。
不過,蘇永瑞一輩子都在做農業相關的行業,現在想要退休也不捨得放棄。他說:「菜園生意也給過我成就感,現在想要放棄,但想到以前的成就感,就不捨得放棄。」
蘇永瑞菜園收成也減少了許多,從前一天可產出七噸的蔬菜,現在一天出產大約一噸蔬菜。
再過幾年就步入古稀之年,他也已經打算半退休,「我跟弟弟都老了,體力、精力跟以前不同了。做到做不動為止吧!」
蘇永瑞靠著務農養家,現在家裡的四個女兒皆已成家,每個也都事業有成,讓他十分欣慰。
他也坦言,菜園生意雖然沒有讓他大富大貴,但「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賺到一個家」。

晚上8點多,塞在關卡半小時,已是幸運,不算真正的塞車。工作了一天,蘇永瑞也累了,打起了哈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