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政治、經濟、教育……新加坡或許還有不知道的一面

2023年08月02日   •   3078次閱讀

新加坡獨立建國很晚,在1965年。二戰之後,老牌帝國主義英國法國式微,很多周邊國家獨立,新加坡1959年從英國殖民者那裡獨立,一開始是作為一個自治邦,後來有幾年時間跟其他幾個邦成立了馬來西亞聯邦,但後來很快1965年又被馬來西亞分家了。這個故事大家可能聽說過,新加坡是被獨立了。當時獨立的時候李光耀作為總理髮表演說流下了眼淚,因為他是被獨立的,好像人家不要新加坡了。

李光耀是建國總理,在新加坡長期執政的是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簡稱PAP。PAP是李光耀在1954年的時候創立的,並且在1959年獨立後第一次就贏得了大選,當時和共產黨為代表的左翼力量斗得很厲害,有些左翼的後來被迫離開新加坡到泰國、越南、柬埔寨,至死沒有和解。自從那時候開始PAP就長期執政。新加坡實行議會制,所以只要這個黨當選為主要的政黨,就可以組閣,總理就是黨內自己提名,可以長期執政。

李光耀一直執政到1990年,1959年開始到1990年都是李光耀作為總理長期執政。很多西方人不把新加坡當作一個民主國家,因為沒有政黨輪替。美國拜登政府過去兩年開了兩次民主大會,都沒有邀請新加坡。

實際上這個看怎麼定義民主國家,西方認為新加坡一黨長期執政,沒有政黨輪替,就不覺得是民主國家。但實際上新加坡有大選,也有反對黨,有30多個反對黨。每隔五年舉行大選,每次PAP就是選上了,說明老百姓長期擁戴,雖然票數有起伏。從這個角度定義的話,不能說它是不民主的。

比較客觀的說法是絕大多數老百姓對PAP的執政還是滿意的,或者說基本滿意的,所以PAP長期能拿到70%左右的選票,當然不能說這個不民主,每次都是老百姓選他們執政。不過,最近幾次大選,年輕人有尋求改變的衝動,他們沒有經歷新加坡迅速發展起來的黃金時期,對PAP的「感恩之心」沒有老一輩感受深。

還有一點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新加坡是有總統的,並且總統不完全是名義上的領袖。當然他是名義上的領袖,但其實新加坡的總統也是有實權的,不能說完全是個橡皮圖章,比如說他有權利否決政府提出來的財政預算方案。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剛才講到新加坡是多元種族,新加坡的法律規定,總統要不同的種族適當的輪著做。也不是說這一屆華人下一屆就是馬來人再下一屆一定得是印度人。你這個種族如果在過去連續4屆都沒有總統,第五屆就必須得從這個種族出來。

現在的法律還沒有實施到連續五屆這麼長,但是在2017年,新加坡進行過一次總統選舉,現在的總統哈利瑪女士,馬來人,當時她是自動當選。新加坡政府為了讓她當選,設了一些特別的門檻,比如說候選人要管理過幾十億以上規模的企業,或者你得在政府部門任職達到25年以上等等,條條框框卡下來以後,報名參加總統選舉的幾個人就只有哈利瑪符合條件,所以她就自動當選。

當時老百姓還是有一些不同的聲音,覺得怎麼能這樣,這個規則都是因人而設。但是客觀講,有的時候適當地照顧一下少數民族感受,也是一種種族和諧的手段。

新加坡總統是6年制,2017到現在又有6年了,哈利瑪女士已經表示不想連任,不清楚是不是上次的感受她也覺得不好。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新加坡又在醞釀下一任總統人選,又有一些人報名,呼聲最高的尚達曼是一個印度裔的新加坡人,他長期在政府任職,當過副總理,也是德高望重,應該很有可能當選。

現在新加坡的總理是李顯龍,他是李光耀的長子。剛才講到李光耀一直做到90年。很多人覺得是李光耀當完總理以後,讓他的兒子李顯龍當總理,其實不是的。因為李光耀90年不當總理之後,是吳作棟接任總理,李顯龍是到2004年才從吳作棟手中接過總理的位置,也就是說父子之間還有一個吳作棟總理主政新加坡14年。當然吳作棟在當總理的時候李光耀是資政,資政有點像咱們的中顧委,他繼續發揮影響力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能說李顯龍是從他爸爸手裡接班,嚴格來說不是。

新加坡的人均GDP去年是8.3萬美元,在世界上應該也是頭幾位,可能比美國還略微高一些。家庭收入中位數去年的數據是12萬新幣一年,比較一下美國是9萬美元。匯率是一美元相當於1.36新幣,人民幣最近有點貶值,一新幣大概是5.2人民幣,講到貨幣的時候,大家可以自動的轉換一下。家庭收入中位數中國是人均4.5萬元,如果是夫妻都賺錢的話,一年10萬人民幣左右,跟美國和新加坡還有一些差距。

但是新加坡有一點跟中國和美國都比較相似的是,基尼係數比較高,就是貧富差距比較大。新加坡的基尼係數0.44,中國大概0.46,美國也差不多0.46,都挺高的。有些人認為中國的基尼係數有可能還人為壓低了。總的來說這三個國家有一點類似,貧富差距其實還是蠻大的。

新加坡的部長年薪差不多200萬新幣,總理李顯龍的薪水是220萬。10年前李顯龍的年薪曾經接近300萬新幣。那時有一次大選,當時反對黨就拿政府官員高薪這個事情大做文章。記得當時有很有名的一幅漫畫,把李顯龍的300萬新幣年薪,他管理的國家人口是500多萬,和歐巴馬總統40萬美元年薪,管理著3億多人口,還有中國國家主席,年薪不到15萬人民幣,管理著14億人口的國家,做對比。

但是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政府實施高薪養廉的政策,其實部長總理的年薪也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的,總理的年薪是參照市場薪酬。在新加坡工作的最大的四五十家公司、銀行、會計師、律師等,最高工資的50個職業經理人裡面的2/3分位,也就是說這些人裡面還有1/3其實拿的是比總理還要高的工資。部長年薪是根據總理薪資打個折,還要考慮新加坡當年的經濟增長情況來定。

新加坡高薪養廉政策長期以來給人的印象是政治清明,貪污腐敗是極少聽到的。但套用新加坡一句很有名的話「Low crime does not mean no crime」,如果大家關心新加坡新聞的話,最近這兩三個月新加坡政壇密集地出了至少三件比較有話題性的大事,正好講到這裡順便聊一聊。

大概兩三個月前,內政部長和外交部長,兩個印度裔的新加坡人,在新加坡聲望還蠻高的,他們租了政府出租的洋房,那種殖民地時代有地的豪宅,據說有一間整個土地的面積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房間當然也有十幾間。他們從政府那裡租來,其實花的租金也不少,好像9萬多新幣一個月。但是因為是房子是政府的,這件事情爆出來以後,有民眾就質疑這個是不是有點私相授受的味道,程序上是不是合法,付的價錢是不是市場價格等等。

後來李顯龍總理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前段時間剛剛公布了結果,認為這個程序上是合法的,他們也是通過公開招標,只是這個市場是非常小眾的市場,也沒很多其他人去投標,他們投了就拿到了,但不能說它不是個市場價格。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件事情可就沒那麼容易過去了。我上個月離開新加坡,外面去開會,旅遊了一圈然後回到國內,這是在我旅途的過程中獲悉的,新加坡的交通部長直接被抓了,涉嫌一個酒店的大老闆給他賄賂,應該是有實錘的證據,所以他已經被逮捕了。接下來就等著政府公布細節,這對於一貫廉潔著稱的新加坡絕對是個大事。

上個禮拜又出了另外一個事兒,這次是國會議長,他以前也做過部長,跟另外一個單身的國會議員婚外情。這個事情當然在小小的島國也鬧得沸沸揚揚。

這樣三件事情在一兩個月之內被密集的爆出來,不得不讓人懷疑這背後是不是有點奇奇怪怪的東西?要知道這三件事情本身發生可能都有幾年了,只是現在被爆出來。

最近這幾年李顯龍總理在各種不同的國際場合,明確的表示東協尤其新加坡是不希望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希望中美友好溝通合作。這聽起來很公允,但是考慮到新加坡跟美國長期的友好關係,雖然沒有像美日、美韓有明確的同盟協議,新加坡現在表示不選邊站,肯定有人是不高興的。

另外由於長期的友好關係,必然對對方是敞開胸懷的,所以很難保守秘密。我個人帶點陰謀論的揣測,最近政壇上連續發生的事件,或許是有人在喂料也說不準,「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當然咱們小老百姓就當吃瓜看戲了。

新加坡的教育

記得上次有同學問到新加坡留學事宜,家裡的孩子有可能考慮到新加坡來留學。正好作者在大學裡面教書,對這塊還是比較熟悉的。所以就簡單的講講新加坡的教育。

新加坡早期因為是英國殖民地,大學辦學方式更多的是師從英國體系,比如一個系裡面只有一兩個教授,系主任經常是唯一的教授。年輕講師一旦被聘用,基本不會被解除工作合同。但是最近的幾十年,美國教育體系明顯在世界上比英國的更有競爭力。

新加坡早期只有兩所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政府為了改革教育體系,從英國體系轉到美國體系,決定創立了新的美式大學,希望形成鲶魚效應激發競爭。新加坡管理大學SMU,當時就作為這樣一條鲶魚,新加坡政府作為stakeholder,在2000年建立起來。跟美國的那套體系走,當時的建校校長是沃頓商學院的一個教授、副院長,所以本科課程設置、教授職稱評定等規則都是照著沃頓設立的。當時我們SMU教授都是到美國市場上招募,工資付的也比另外兩所學校要高很多。

原來的兩所學校有點像中國原來的教育體系,一旦錄用進來工作後就沒有太大科研壓力,但是大家工資也相對不高。後來SMU建立起來以後,形成鲶魚效應,那邊學校的一些科研表現比較好的教授,就大聲疾呼說要向SMU靠攏,要走那套體系,這樣他就可以拿到更高的工資,能夠得到學術界更好的肯定。有些甚至申請加入了SMU。經過這10來年,另外兩所學校也都全部改過來了,基本上走上了美式的那套評定體系和教育標準。據說香港的大學也經歷了類似的過程,還有國內的一些頂級學校。

在過去的十來年,新加坡政府又成立了幾所大學。目前新加坡有6所公立大學,但是綜合性大學其實還是只有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更像是一所擴大版的商學院,除了商學院,還有會計學院,信息管理學院(在傳統意義上也是屬於商學院的範疇),經濟學院,法學院,計算機學院,都是相對比較熱門的專業,但是我們沒有自然科學、工程、人文歷史這些專業。

另外三所新成立的,一所是科技與設計大學,主要是工程、設計這方面,一所是社會科學大學,還有一所最近才成立的是Singapore Instituteof Technology,應該也是理工大學。這三所都不是綜合性大學。

最近這幾年QS這些國際排名,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排名都非常高。SMU是名落孫山的,但是這也不奇怪,因為SMU不是綜合性大學,沒有自然科學,沒有工程學院,所以這個排名是跟他們沒法比的。但是如果專業排名,比如說商學院、會計學院,排名不輸他們,甚至比他們還略微強一點。

在美國最好的大學往往是私立大學,在新加坡正好相反。本地的學生還是更喜歡讀公立大學的。公立大學本科的學費大概是12000新幣,不到1萬美元,跟美國的大學比還是要便宜很多。尤其如果是新加坡人,包括永久居民,學費只要交3成,另外7成由政府負擔。所以上大學財務上壓力很小。

國際學生,比如說中國的孩子,要來這邊讀本科,目前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新加坡政府對讀本科的國際學生設了一個上限,不能超過10%。因為這個限制,國際學生申請本科競爭比較激烈,學費也不能減免。如果能申請到這邊的本科,基本上也能申請到英美或者香港澳洲的那些頂尖學校。

如果在國內讀完本科再到新加坡來讀專業碩士,那要容易得多,因為碩士項目沒有國別限制了,學校可以自主招生。教育部也鼓勵創收,碩士是屬於創收項目,基本上是讀一年或者再加上實習半年。

作者曾經負責過兩個金融碩士項目,基本上70%多是中國學生,還有20%左右是印度學生。金融碩士項目每年大概招200個人左右。其實現在美國很多金融碩士項目也是類似,經常超過一半是中國學生。有個和美國華盛頓大學合作的碩士項目,有一年30多個學生,只有一個美國人,其他全是中國學生。碩士學費大概45000新幣左右,像MBA之類的會貴一點,大概6萬多一些。不過還是比美國要便宜很多。

博士生是有獎學金的,不用交學費了,但是博士生的名額特別少。比如說我們金融系每年也就招2-3個學生,收到大概200份的申請,真的是百里挑一,所以偶然性就比較大了,不一定能申請到。還有就是讀的期限比較長,要至少5年。

上面是高等教育。有些家裡孩子比較小的,比如有些中國老闆很早把孩子送到新加坡來接受初級教育,比如說小學、初中,甚至幼兒園。太小的通常也讓媽媽出來陪讀。中小學教育新加坡有兩個體系,一個是公立教育體系,主要是給本國公民和PR服務的,基本免費,讀到大學之前都基本不用付學費。

但如果孩子是外國人,不是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或者公民的話,這個窗口大多數時候是不開放的。除非在新加坡工作(有長期工作準證),孩子作為外國人可以上本地學校,但選擇學校的時候沒有優先級,處於劣勢,很少有機會上本地名校。

所以更多的外國人小孩上的還是那些私立的國際學校,比如說美國學校、德國學校、加拿大學校、日本學校、法國學校等等。新加坡有170萬左右的外國人,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很多在跨國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比如說是美國人,可能不想讓孩子在新加坡的本地學校裡面讀中學小學,因為將來孩子可能還要回美國上大學。

所以在新加坡有各種的國際學校,德國學校、日本學校、法國學校、美國學校等等,當然英語學校最多。因為在這邊工作,也不是新加坡人,孩子也沒有優先權能夠進新加坡比較好的本地學校,所以上的也是新加坡美國學校,基本走的是美國的教育體系。學校超過90%的學生高中畢業以後申請到美國讀大學。

這次作者回國也有一些朋友問,怎麼樣讓孩子更早的進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具體申請那些學校官方網站上都有介紹,當然英語要達到一定的水平,能和同學交流,聽得懂課。如果真要出來,年齡越小出來越好,因為越後面就越難融入了,語言上,文化上,生活習慣上。孩子小一點過來,可能會更容易融入一些。不過,你也要問問自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洋鬼子」嗎?畢竟,人都是環境的動物。

當然學費也不便宜。比較好的幾個國際學校,比如United World College (UWC), Singapore American School (SAS),高中一年學費差不多要45000到47000左右,差不多3萬多美元一年,可能跟一些美國的私立高中差不多。

(文章原載於微信公眾號九二同學會)

上一頁
2/2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