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政治、經濟、教育……新加坡或許還有不知道的一面
作者跟新加坡是比較早就有淵源的。97年北大畢業,年底人生第一次坐飛機就是到新加坡國立大學來留學讀碩士,一直待到2000年夏天離開新加坡到美國去讀博士。2006年博士畢業以後,又選擇回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管理大學商學院當教授,到現在已經17年了。加上之前的兩年半,在新加坡已經快20年了。所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加坡。
新加坡的基本情況
先從新加坡的基本情況說起。新加坡在馬來半島的南端,北緯1度,所以基本上是在赤道上,東經多少度記不清了,跟咱們北京是同一個時區的,所以和中國大多數地方沒有時差。
很多人知道,新加坡扼守著馬六甲海峽,這對東亞這邊的國家來說,是海上一個咽喉通道。新加坡的北邊是馬來西亞,馬來半島非常狹長。馬來西亞在我們中國人眼裡看來只是個小國家而已,但對新加坡人來說,那就是個非常巨大的國家,所以在新加坡他們都叫它「大馬」。世界上的許多事情都是需要一較高下才能體現價值。
新加坡靠近赤道,所以天氣是比較炎熱的,常年處於25-35度之間。作者現在在杭州,像杭州這樣的新火爐城市,夏天有幾個星期是非常難熬的。跟國內大多數地方的夏天比起來,新加坡的夏天還相對是舒適的。但是也經不住一年四季同一個氣候,再加上熱帶雨林氣候比較潮濕,所以即使30度,感受跟國內比較乾的地方比如北方的30度,是非常不一樣的。總的來說是又濕又熱的一個地方,雖然不至於熬不住。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很小,新加坡人也經常以自己是「小紅點」自居,到底有多小呢?有時候國內朋友問,是不是一兩個小時就能走一圈?走是走不了的,開車大概兩個多小時真能開一圈。具體來說,新加坡是一個菱形的小島,大概有730平方公里,東西50公里左右,南北大概26公里。這個是最大的一個島,大概占了總國土面積的80%多。周圍零零星星還有60多個小島也是屬於新加坡的。
新加坡地勢比較平坦。我們經常講雙城記,拿香港跟新加坡比,香港有很多山,非常適合爬山。新加坡最高的山Bukit Timah Summit只有163米,有時候叫它無極芝麻山,要是跑得快一點,大概半個小時就能登頂了。地勢平坦的好處是,可以利用的土地比較多,比如造房子建廠房等。香港就得面對土地極度稀缺的問題,房子普遍造的比新加坡要高很多,小不少。
新加坡目前居住的人口有570萬,但是只有350萬60%左右是新加坡公民,還有50萬永久居民(PR,permanent resident),加起來大概400萬,屬於新加坡居民。政府把永久居民也定義為新加坡居民,男孩滿18歲是要服兵役的。另外有170萬左右是外國人,占到30%左右,所以是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
人種方面,華人是最多的,新加坡是唯一的一個海外華人占主體的國家。華人到底有多少,統計數據是74%左右,這幾年有下降的趨勢,因為華人的人口出生率比較低。現在下降沒有那麼快,主要是政府在不停的引進外來華人,主要還是來自中國,不然的話會下降的更快。馬來人占13.5%左右,印度人占9%左右,剩下3%-4%是其他人種包括一些西方人。
新加坡的自然資源比較匱乏,這麼小的一個島也沒什麼礦產,甚至連賴以生存的淡水都非常的缺乏,不能自給自足。新加坡的淡水很大一部分是由馬來西亞那邊通過管道輸送過來的,他們當初達成了一個長期的供水協議。後來兩國關係不好的時候時有傳出馬來西亞要斷水這樣的威脅,新加坡政府為了解決水自給自足的問題,也費盡心力,長期把水資源能自給自足作為一項重要的國策來抓,有點像我們中國強調耕地紅線,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一樣。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新加坡政府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儘量地回收所有的用過的水,包括洗澡廚用後的,但不包括廁所的,他們管這個叫「新生水」。還在有限而寶貴的土地上,建了很多的蓄水池,下雨時儘量的多存一點水。去過新加坡的同學可能知道,在有魚尾獅的濱海灣外面有一個大壩,主要功能是為了把裡面的水凈化,稀釋成淡水,那它是怎麼稀釋的呢?
既然叫濱海灣,那它必然連著海,毗鄰的新加坡河也不是天然形成的,其實是沿著海挖進來的運河。如果沒有這個大壩,海上的潮汐變化就會影響到河水,因為它跟海直接相通,河水跟海水是連在一起的。政府在那裡建了一個大壩,潮水退下去的時候,讓裡面的水出去,但漲潮的時候,大壩不讓外面的海水進到裡面來。
在平常下雨的時候,雨水下來就把大壩裡面水的鹽分稀釋了,然後下次退潮的時候,把壩打開,讓水流出去,通過這樣循環往復的做,壩裡面的水就慢慢的變成了淡水資源,稍微凈化一下就可以飲用,比直接凈化海水成本要低很多。所以濱海灣雖然看起來它是連著海的,但實際上它裡面的水很大程度上是淡水資源。
說回到水資源,新加坡政府還專門設立了一個「李光耀水資源研究獎」,針對全世界對凈化水,回收水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每年頒發一次,據說獎金比諾貝爾獎還要高,專門頒給對利用水資源方面有突出貢獻創新的科學家。
從這件小事上你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對於他們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對於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很有一些計劃和具體手段來解決它。這點我們國家還有其他國家都需要學習。
新加坡的經濟
作者在商學院教金融,關注經濟金融問題比較多一些,下面談一點新加坡的經濟。大家對新加坡的一個普遍印象是一個雖然小但是經濟非常發達的國家。大家想到它的經濟,可能想到金融服務、旅遊、貿易、航運,因為它處在馬六甲海峽,這些其實都是對的。但是新加坡發達的不只有這些,還在半導體、電子、石油、化工,最近幾年還有生物製藥、精密機械等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
可能大家不知道,新加坡政府有一條工業紅線,就像中國有一條農業耕地紅線,新加坡的紅線是工業製造業要占到總GDP的20%以上。新加坡受限於土地資源,沒法搞農業,但是他們知道不能只搞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還是需要製造業來解決很多勞動就業問題的。這點或許值得美國認真反思,我們知道美國近年來產業空心化,大家都想去華爾街,沒人想去工廠了。電子行業在新加坡的製造業裡面占到46%的比重,包括生產先進半導體,存儲晶片等,還有消費電子。
新加坡的石油化工也很不錯,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很難想像這麼小一個國家是如何做到的吧?煉油是重度污染的,需要把廠建在海邊,也方便原油進來。大家來新加坡可能都沒看到什麼工廠,煙囪,因為他們把重度污染的工業都建在旁邊的離島上。剛才說新加坡有6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新加坡在離島上建煉化廠,從中東買來原油直接在外面煉化了。
精密機械方面我舉幾個例子,一個是做飛機發動機的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就在新加坡設有一個製造工廠。新加坡也造船,生產一些石油鑽井平台,甚至還生產武器出口。新加坡生產一種輕型坦克,很難想像這麼小的彈丸國家,它都基本用不著坦克,但它生產的輕型坦克還被美軍採用。在阿富汗戰爭的時候,美國人買了新加坡的輕型坦克。
生物醫藥方面,新加坡政府近年來希望向知識型經濟轉型,決定大力扶持的其中一個新產業是生物醫藥。這裡舉兩個例子,國內的同學可能都知道邁瑞醫療,做醫療器械的,老闆叫李西廷,前兩年移民新加坡了,去年立馬躍升為新加坡的首富。國內還有一家藥明康德,做化學、生物製藥的,是北大化學系校友夫妻創辦的。藥明康德要在新加坡設立了研發中心,政府給批了很大的一塊地。他們的計劃是在六七年內建立起一個科技研發園,將來在新加坡招募研發人員,要三四千人都要求博士學歷的。
當然作為一個發達的小國家,新加坡的第三產業必然得是一個重要的支柱。和製造業比起來,服務業占到更大的比重。服務業裡面主要是金融服務,商業、貿易服務,還有旅遊、餐飲、酒店等等,貿易主要是轉口貿易。
以作者比較熟悉的金融業來講,在新加坡這麼一個小小的地方,有三千多家金融機構。其中銀行有200多家,不是指不同的分行,是200多家不同的銀行。比如說花旗銀行在新加坡可能不止一家分行,但是花旗銀行只算一家。所以基本上全世界各地的主要銀行在新加坡都能看到,中國工農中建都有新加坡分行。另外還有100多家證券公司,300多家保險公司,600多家財富管理中心。新加坡確實當得起一個亞洲金融中心。
咱們剛才講到雙城記,香港也是亞洲的金融中心,新加坡還是跟香港有一些區別。香港的優勢在發行債券,融資上市,有點像紐約倫敦。公司都很願意到香港去上市,卻不太願意到新加坡來上市。新加坡比香港做得好的是財富管理。新加坡以前經常說要做東方的瑞士,這兩年不太說了,因為瑞士的銀行出了些問題,新加坡似乎不屑於叫東方的瑞士了。
來新加坡旅遊
2019年疫情前的時候,新加坡接待了2000多萬人次的外國遊客,要知道新加坡的人口才500多萬,也就是說每年有接近4倍於新加坡人口的遊客來這裡訪問、旅遊。中國遊客還是最多的,占了20%。新加坡在熱帶,如果喜歡熱帶風情這種氣候的,可以考慮過來玩玩。但在中國比較冷的季節,比如冬天到新加坡來,感受會更加好一些。
但是如果來新加坡,期待的是白白的沙灘,穿著比基尼在海邊游個泳,會失望的。新加坡的海岸外沿基本上是繁忙的馬六甲海峽,到處是貨櫃貨船。只有聖淘沙島上有一個小小的海灘,可以在海邊游個泳,感受一下。如果喜歡沙灘的話,還是建議去泰國、馬來西亞的一些小島,或者更遠一點比如馬爾地夫。
那來新加坡有什麼可以玩的呢?根據大多數中國遊客的喜好,提幾個建議。
新加坡有兩個賭場,如果你喜歡稍微玩一玩,可以考慮。曾經有人說,新加坡雖然只有兩個賭場,但是這兩個賭場創造的收入比澳門六七個最大的賭場加起來還要多,作者沒有核實過,是有點懷疑,有待考證。新加坡賭場有個獨特的規定–「歧視」本國居民,如果是新加坡公民或者永久居民,進賭場需要150新幣入場券,而外國人進去不需要花錢。這當然是精明的新加坡政府想出來保護他們居民的好辦法。還沒賭先輸了錢了,還玩不玩?
其他打卡的景點就是濱海灣,那裡有一些新加坡的標誌性建築,比如說噴水的魚尾獅,榴槤殼的劇場,水上浮動大舞台,樓上有無邊泳池的金沙酒店,也能遠眺看風景的大摩天輪,浮在水上的蘋果、LV旗艦店,還有矗立的摩天大樓金融區等等。新加坡河邊兩側還有不少飯館酒吧,各有特色。
帶孩子來玩的話,我建議一定要去南邊的聖淘沙島,聖淘沙島上有一個環球影城,各種過山車,有個水公園,可以玩各種水上項目,還有蹦極,模擬飛行(i-fly),山坡滑輪車(Luge),孩子可能比較喜歡。還有動物園、植物園(裡面有個蘭花園),還有個飛禽公園,水族館都不錯。動物園和飛禽公園建議關注一下表演時間,如果趕上,非常精彩。
博物館建議還是算了,雖然新加坡也有國家博物館,亞洲文明博物館,還有藝術博物館等等。但是咱也知道,新加坡短短的歷史決定了,這個地方文化底蘊不可能跟我們上下五千年的大中華或者巴黎倫敦甚至紐約等相比。外面建築還是不錯的,所以你可以看看建築,拍個照片打卡一下,不一定要進去。
總的來說,帶著孩子過來玩個三五天還是有地方去的。
20年前新加坡比較注重工業出口,不太注重旅遊帶來的收入。大家如果還記得,國內經常有旅遊團新馬泰幾日游,雖然新放在最前面,他們在新加坡常常只待一天,有的時候甚至還不在新加坡過夜,因為新加坡的酒店相對馬來西亞、泰國要貴一些。旅遊團在馬來西亞睡醒了,大巴車過來到新加坡,魚尾獅那裡打個卡,下午或者晚上就飛到泰國去了。新加坡發現這樣好像沒賺到什麼錢,所以他們努力創造出了很多的公園,景點,還有賭場,希望遊客能在這裡住下來幾天。
現在來新加坡,在這裡住三五天甚至一個禮拜,還是可以每天做一些不同的活動,雖然可能價格貴一點,但是受到的服務、感受大家普遍還是比較滿意的。酒店餐廳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作為一個華人為主體的社會,又處於東西方交匯的一個碼頭,新加坡的飲食文化是中西薈萃,基本上能吃到非常正宗的各種中國菜,也能吃到非常好的、各種各樣的西餐。還有東南亞風味的,比如說本地的娘惹菜,叻沙,海南雞飯、辣椒螃蟹等等,還有本人比較喜歡的泰國菜,當然日韓料理那就更不用說了。
新加坡的歷史和政治
說點新加坡的歷史,新加坡地處南洋,最早並不是華人占主體,新加坡這邊的華人很多是晚清時期過來的,早期的移民很多從福建、廣東、海南等南方省份來的,包括李光耀祖籍也是廣東的,最多的還是來自福建南部,所以閩南話可以說在這邊是最大的一種方言。華人早期還是屬於外來人,最早的人口多數是馬來人。
19世紀初,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英國政府派駐新加坡第一任總督叫來福士,新加坡有個來福士廣場,來福士購物城,還有個來福士酒店。以來福士命名的,在新加坡代表了一種品質,你也可以說它是殖民地特色。現在新加坡嘉德置地在國內開發了不少來福士城,都是比較高檔的購物場所,通常還有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