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競爭力全球第二
新加坡非常注重吸引和培養人才,在今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行榜連續兩年位居第二,排在瑞士之後。
11月3日發布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簡稱GTCI)報告顯示,新加坡的人才競爭力在亞太區獨占鰲頭,但在全球範圍內屈居第二。

這個調查由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美國研究機構Portulans Institute和人力資本領袖學院(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聯合進行。
指數
指數針對133個國家的監管、教育,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衡量各國的人才競爭力。指數有六個主要評估指標,即國內環境、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保留、技術與職業技能,以及全球知識技能。
新加坡今年在全球知識技能方面獲得全球第一,人才吸引和培養則排位第二。新加坡提供世界級正規教育並提倡終身學習,同時也對海外企業和人才開放,提升了本地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除了瑞士和新加坡,丹麥、美國和瑞典也是人才濟濟,分別在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排行榜上占第三、第四和第五位置。
亞洲方面,日本和中國分別排位第24和第36。
若以個別城市來看,新加坡排位第六,是唯一上榜的亞洲城市。美國的舊金山和波士頓分別獲得冠軍和亞軍,季軍由瑞士的蘇黎世奪得。
吸金能力強
今年前三季,本地金融科技公司吸引到18億美元(25億6000萬新元)融資,在東協地區排名第一。
東協的金融科技融資保持穩定,今年前三季達43億美元(61億新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5億美元。

大華銀行(UOB)、普華永道新加坡(PwC Singapore)和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ingapore FinTech Association)11月3日聯合發布的2022年東協金融科技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東協地區的融資額占全球的7%。
儘管這期間融資額有所減少,但平均交易規模擴大,從去年的2300萬美元增加至2650萬美元。
大華銀行集團渠道及數碼策略部兼集團策略通訊與品牌管理主管楊毓文說:「今年前九個月,東協的金融科技融資額高於2018年至2020年的融資總和。儘管全球經濟未來仍充滿挑戰,但穩定的融資額表明市場對東協金融科技行業的信任。」
截至前三季,總部設在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東協各國中獲得注資最多,達18億美元,占總融資額的43%,共有163宗交易。
印度尼西亞緊隨其後,融資14億美元,占東協融資總額的33%。這兩個市場有10項融資額達到1億美元或以上,占東協融資額的37%。

從類別看,支付行業仍然最具吸引力,前三季融資額達19億美元。替代貸款和加密貨幣的融資額分列二三位,達5億零600萬美元和4億6100萬美元。
八宗總值接近20億美元的大型交易來自這三個類別,占東協金融科技融資的46%。
不過,由於市場波動和宏觀經濟前景不確定,今年在東協設立的新金融科技公司數量已降至127家,創歷史新低。

「儘管全球存在不確定因素,但東協仍是融資亮點。支付和替代貸款等行業繼續蓬勃發展,顯示出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的韌性。」
報告還顯示,數碼服務在東協地區不斷普及,越來越多消費者使用嵌入式金融服務。
根據聯合調查,在東協地區,81%的受訪者了解應用程式中含有金融服務;70%的受訪者使用過金融服務;使用過的受訪者中,四分之三的人表示每周至少用一次。這促使更多非金融公司設法在公司應用程式中提供例如應用支付和借貸等金融服務。
調查還顯示,消費者最常使用的服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查看現金返還和里程數等獎勵、申請信用卡等銀行產品以及銀行開戶,使用率分別為90%、82%和69%。
引進國際人才
新加坡在培養本地人才的同時也要積極吸引國際人才,受訪的業者、商會和招聘公司都認為這個消息令人鼓舞,並希望這會減少聘請人才的困難。
人才對一個國家是否成功至關重要的時代,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努力吸引頂尖人才。
本地很多公司都非常保護和培養新加坡核心,但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使得數據分析、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等領域的人才需求猛增,目前本地的人才庫還無法完全供應。

「從海外吸引金融科技尖端人才,不僅可以在短期內彌補這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受益於『乘數效應』,每個外來的專才都能培訓和培養一批可以帶領我們在未來前進的本地人才。」
新加坡國小人少,各方面的人才都不足。培養本地人才很重要,但也必須有人『教』,所以引入國際頂尖的人才就猶如引進一位老師,讓他來教導本地人。
新加坡在這個區域扮演的重要角色,新加坡有好的發展就會帶動東南亞。東南亞取得良好的發展也對新加坡有益。這是良性循環。
政治穩定、具吸引力的稅率、良好的教育系統等因素讓新加坡在吸引專業人才方面持續具吸引力。目前本地需求較高的人才來自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數據科學、網絡安全等需要特殊科技技能的領域。同時,這個趨勢也延伸到科技公司以外的生物醫藥科學和製藥等領域。
隨著新加坡開放邊境和加速聘請人才,一些措施能讓我們更好地吸引外國人才。例如:人力部今年宣布推出的互補專才評估框架(COMPASS),在吸引外國人才方面更透明。也可考慮把早前宣布推出的科技准證(Tech.Pass)擴大至其他領域,如生物醫學。
工程、編碼(coding)和風險管理等需要技術技能領域的人才在金融科技領域的需求也相當高。金融科技協會的成員公司越來越難招聘這方面的人才,科技人才的短缺也是這些公司面臨的首要挑戰。
金融科技領域在吸引頂尖人才方面面臨的其他挑戰包括目前正在嘗試數碼化的金融機構構成的挑戰,以及數碼銀行等新進場的業者。此外,金融科技領域經歷步伐非常快的環境,還得應付業務的模糊性和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