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海洋生物學家發現了一個 500 米長的刺網(gill net),裡面至少有 12 條年輕的黑鰭礁鯊(black-tipped reef sharks)和其他海洋生物死亡。該事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熱帶海洋科學研究所的Neo Mei Lin發現,並於 6 月 27 日分享到她的Instagram和Facebook帳戶。
看到這些刺網(gill net)後,Neo知道肯定會有其海洋生物傷亡,她寫道,她的「心沉了下去」。就在幾周前,一隻瀕臨滅絕的玳瑁龜在韓都島(Pulau Hantu)被發現被刺網纏住,頭部被切斷。沿著長達半公里的網段追蹤漁網,Neo發現了至少 12 條死去的小黑鰭礁鯊、兩條死魚、一隻「勉強活著」的鱟和一隻泥蟹。

(圖片來源網絡)
由於她沒有人力,也沒有合適的工具,她無法釋放被困在網中的其他生物。發現網的一端被一個錨壓住了,Neo寫道,她不確定網是新撒的還是廢棄的。
Neo 表示,除了姐妹島海洋公園(Sisters' Islands Marine Park)、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Sungei Buloh Wetland Reserve)、科尼島(Coney Island Park)和海軍部公園(Admiralty Park)外,當地水域允許使用刺網(gill net)作為捕魚方法。
刺網或漂流網(drift nets)是垂直於水體或海床底部的長網。它們可以通過重物懸掛或錨定並接觸水體底部,旨在誘捕游入其中的魚類和海洋生物。然而,這種方法也會以不分青紅皂白的方式誘捕海洋生物並導致誤捕,即意外捕獲不需要的物種。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 NParks 的說法,刺網(gill net)被認為是一種「破壞性」的捕魚方法。漁民通常使用長度小於 2 公里的小型漂流網或刺網。不允許在港口水域的航道和錨地使用漂流網或刺網。
作為頂級掠食者,鯊魚是其棲息地食物鏈的頂端,是維持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關鍵。黑鰭礁鯊的特徵是它們的黑色尖背鰭帶有下面的白色斑塊,在退潮時在新加坡南部的水下礁石中遇到過,這些海洋生物(Carcharhinus Melanopterus)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列為「近危」。

(圖片來源網絡)
在全球水域,這些鯊魚主要受到魚翅貿易的威脅。在當地,這些生物受到像 Neo 發現的事件那樣的捕魚活動的威脅。
被視為活化石的鱟已經存在了4億多年,比恐龍還要古老。這些古老的動物在它們存在的一半以上幾乎沒有形態進化,因此與蜘蛛和蠍子的關係更為密切,並不是真正的螃蟹。
馬蹄蟹在生態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有助於保持海岸線周圍沉積物的健康,它們的蛋是濱鳥的重要食物來源。在全球四種馬蹄蟹中,有兩種可以在我們新加坡的海岸上找到。

(圖片來源網絡)
圓尾鱟(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和南方鱟(Tachypleus gigas),根據新加坡紅色數據手冊被列為「易危」和「瀕危」。就像黑鰭礁鯊一樣,由於城市化導致棲息地喪失,廢棄的漁網對新加坡已經減少的馬蹄蟹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