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擁有近200年歷史的古廟楹聯在三四十年前流失無蹤。經歷一番漂泊,這副對新加坡華人,尤其是福建社群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楹聯終於在上周從美國運回故土。

福建會館將一副屬於新加坡華人古廟恆山亭的楹聯從美國運回新加坡。福建會館名譽理事杜南發(右)和文化組副主任許振義博士(左)上4月27日在會館會議室見證這件文物運抵,兩人過後仔細查看文物。(梁麒麟攝)
曾坐落在惹蘭紅山石叻路的恆山亭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華人古廟之一,至少在1828年前已存在,是新加坡開埠初期福建社群的最高領導機構。1992年5月11日廟宇發生火患,大約兩年後,遺址因政府徵用土地而拆除。
這副曾經懸掛於恆山亭前門兩側的楹聯,相信是在廟宇遭火劫之前進行翻新時被拆換,才能倖免於火,卻自此下落不明。

曾坐落在惹蘭紅山石叻路的恆山亭(攝於1980年),它在1992年的一場火患中燒毀,遺址約兩年後因土地徵用而拆除。如今被運回的就是當年恆山亭大門兩邊懸掛的楹聯。(檔案照)
收藏家知道楹聯由來後
聯繫福建會館表示要捐回
2019年11月,新加坡福建會館意外得知楹聯的下落。原來,楹聯在上世紀80年代末隨一名原籍新加坡的收藏家「移居」到了美國。這名目前居住在紐約長島的收藏家在得知楹聯的由來之後,兩年多前聯繫福建會館表達捐贈的意願。
福建會館秘書處委託美國文物保護及漆料分析專家對楹聯進行年代鑑定。鑑定報告確認,楹聯上年代最早的一層塗料與18世紀普遍使用的塗料一致。會館理事會遂安排將楹聯運回新加坡。
由於冠病疫情造成延誤,這副楹聯幾經周折,終於在4月27日運抵福建會館信立路會所。福建會館名譽理事、資深報人及文史研究者杜南發,以及會館文化組副主任許振義博士,見證楹聯運抵及開箱的過程。
文:許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