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25歲銷售員盼接手逾60年歷史的家族釀豆腐檔口,卻遭父母反對,不願放棄的他轉向大伯學手藝,如今身兼雙職,每個星期天當小販賣釀豆腐,動腦筋拍視頻上網吸引新客。
《新明日報》報導,「興記·鮮魚圓釀豆腐」最初是由陳偉傑的祖父母在1960年代開設的路邊攤,後來遷到大巴窯7巷的金吉坊巴剎和熟食中心,生意目前已傳到他的父母手上,專賣純手工製作的魚圓及釀豆腐。
陳偉傑約6年前開始到檔口幫父母打下手。

陳偉傑以「三代魚圓」的名號活躍於社媒平台。
他告訴記者,他起初無法忍受巴剎又熱又臭的環境,後來逐漸習慣了,他覺得放棄家族生意很浪費,自此萌生繼承家族生意當小販的念頭。
他原本想向父母學習製作魚圓的手藝,豈料父母反對他當小販,不願意教他。他只能去找經營熟食釀豆腐檔口的大伯學藝,一學就是5、6個月,手上都長繭了。
「我爸說做這個沒用的,做死自己,以後家人也會被影響,周末、大日子,(甚至)生病也要做,做久了手腳都出毛病,錢全部給醫生。他總叫我,工作做得好好,不要當小販,他是別無選擇,但我還可以選擇。」
一年前,陳偉傑找到了售賣複印機配件的銷售工作,但每個星期天仍會到檔口幫父母製作釀豆腐。為了吸引新的顧客群,他也將小販日常生活拍成視頻,上傳至社交媒體。
「我認為釀豆腐還有市場,只是需要吸引更多年輕的顧客群。我希望在父母退休後接手釀豆腐生意,以後請人幫忙發展品牌。」
17歲被退學 親人鼓勵考獲大學文憑
17歲因鬥毆事件被退學,令他備受打擊,最終在家人的鼓勵下,積極學習,考獲大學文憑。
陳偉傑坦言,他年少時曾誤交損友,一度因與人鬥毆,最終被工藝教育學院退學。
「雖然沒有留下刑事案底,但我當時只剩六個月就要畢業了,被學校退學對我的打擊很大。我一度十分消極,後來親戚不斷鼓勵我,送我自我啟發的書籍,我重拾信心,報考私人大專和大學,獲得工商管理文憑。」
他感嘆,退學一事也敲醒了他,促使他與損友切斷聯繫。他感謝自己沒有犯下罪大惡極的錯誤,也感謝這些經歷加速了他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