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4月,Tampines GreenCourt預購組屋的屋主被通知受疫情影響,項目將延遲竣工。(海峽時報)
作者 阿沁
預購組屋(BTO)延期完工,轉售組屋組屋和私宅價格持續飆升,就連租金近期也漲漲漲。冠病疫情嚴重影響工程進度,扭曲了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

新加坡85%以上的人都住在政府組屋。(海峽時報)
儘管防疫措施已經大幅度放寬,大部分經濟活動已經逐漸恢復,但疫情反覆的風險依然籠罩經濟,外籍勞工和建築材料供應也不穩定,新組屋建造時間的長短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建屋發展局在7月30日的文告中寫道,目前有近100個組屋項目在興建中,預計等候時間介於兩年到5.4年,等候時間中位數約為4.3年。
對年輕家庭而言,他們的選項非常有限: 買預購組屋得等四、五年;剩餘組屋等候時間相對短但都是別人挑剩下的,樓層不佳,數量有限,競爭也非常激烈。
與此同時,轉售組屋價格連續25個月上揚,銷聲匿跡多年的現金溢價(COV)也回來了。
組屋問題近幾個月來成為國人關注的問題,新組屋供應受到重創,現在是否是探討組屋供應機制,重新推出建好才賣的現房的好時機?
上世紀90年代,新加坡組屋需求強勁,建屋發展局大興土木發展多個新鎮,預先興建組屋才推出售賣。
然而,19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時,組屋需求驟然大幅減少,滯銷組屋多達3萬1000多個,建屋局後來足足用了五年多的時間,才把這些組屋賣掉。

新加坡組屋區的鄰里配套設施一般都不錯。(海峽時報)
這個銷售模式使建屋局承擔很大的風險。因此在2001年,建屋局推出預購組屋機制,新組屋項目只有認購率達到70%才會興建(門檻在2011年降為50%),以此防止組屋滯銷的情況再次出現。
這個銷售模式推出至今已有20多年,新組屋有大量津貼是一大優勢,最明顯的缺點就是長達好幾年的等候時間。
在過去幾年裡,建屋局透過多種方式嘗試縮短等候時間,這包括:縮短抽籤搖號到選購單位之間的等候時間,以及採用預製(prefabrication)技術加快工程速度。2018年,政府也宣布提前興建部分預購組屋項目,如此一來,待這些項目推出市場供國人認購時,工程已開始一段時間。
較短等候時間的預購組屋項目至今有約17個。然而,它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疫情影響,工期拉長了不少。
2018年推出時,這類組屋以等候時間短至2年為噱頭,但在今年5月的銷售活動中,等候時間已變成將近四年,與疫情前的預購組屋等候時間相差不大。

榜鵝Northshore Edge預購組屋外觀。(聯合早報)
需要好幾年才建成的預購組屋,供應明顯滯後於需求變化。
經歷這場疫情,政府或許應該考慮預購與現房並行的做法,在繼續預購組屋銷售活動的基礎上,也有一部分組屋是建好了才售賣,為國人提供多一種選擇。
如此一來,在預購組屋工期受到影響時,政府仍有一批現房能推出市場調節供需。
這些現房只需占新組屋供應的一小部分,這樣即使出現金融危機,也可以避免大量組屋滯銷的情況再次發生。此外,在開發中的新鎮(如登加)提供現房,讓年輕家庭可以快速遷入,也能提升新鎮的吸引力。
組屋價格與供應向來是備受關注的指標。多個津貼措施已經把新組屋價格控制在國人可承擔的範圍內了,若在供應上能更迅速地針對市場情況作出反應,那麼這將對國人的剛需問題帶來非常積極的作用。
畢竟,房地產市場上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新組屋供應會直接影響轉售組屋的需求與價格,對私宅市場也有一定的溢出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