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雅兀蘭宿舍上周爆出有多位康復客工檢測呈陽。(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近來我國疫情最引人注目的新聞,肯定非上周的西雅兀蘭宿舍事件莫屬。 該宿舍至今已有24名康復客工在冠病檢測中呈陽性,引發了一些擔憂。然而,這裡有一個概念必須先釐清:
「冠病檢測呈陽性,不一定意味著是二度感染。」
眼尖的蟻粉應該有發現,上周西雅宿舍事件暴發時,本地中英文媒體都用「陽性」(positive),而非「確診」來說明相關客工的情況。
當時也有人質疑,為何那些呈陽性的康復客工沒有被列入衛生部的每日確診病例中?
答案簡單直接——檢測呈陽不一定等同於確診。
根據衛生部和人力部的說法,許多康復客工可能會在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中取得陽性結果,但這有可能是他們上次感染冠病的脫落病毒碎片(shedding viral fragments)所致。
「這些案例需要花幾天時間採取進一步臨床評估,才能確定他們是否在最近受到感染。」
白話地說,即使PCR拭子檢測呈陽性,病毒也有可能是康復客工上次受感染後留下的「後遺症」,而不是新的感染所造成的。這類案例通常已不具傳染性。
衛生部早前宣布,所有距離感染期超過270天的康復客工必須重新加入兩周一次的輪流定期檢測(RRT)。
鑒於上面提到的可能性——康復客工會有脫落病毒碎片,當局預計將有一定比例的康復客工呈陽。
至於是不是二度感染,當局的專家小組會給出答案,但整個過程需要幾天時間。
這項說明等於先給可能比較擔憂的民眾先打一支「預防針」:
「莫急莫慌莫害怕,不要一下就被「陽性」數字給嚇倒。」

隨著許多康復客工將逐步加入輪流定期檢測,當局預計呈陽數字會上升。(海峽時報)
人力部(28日)也宣布,西雅兀蘭宿舍至今有24名康復客工在檢測中呈陽性,其中11人已確認是脫落病毒碎片所造成,五人很有可能(likely)是二度感染。
另外還有兩人在重新檢測中取得陰性結果,其餘六人則仍在等待專家小組的評估結果。
人力部表示,這也說明了康復客工的陽性結果大部分都是上次感染所致。
一旦呈陽就啟動嚴格防疫措施
去年本地客工宿舍暴發的疫情讓人心有餘悸,當局這次顯然不敢怠慢。
儘管檢測呈陽不一定代表相關客工確診冠病,一旦某座宿舍有客工呈陽,該處就會立即實施行動管制或隔離。直到所有檢測結果,包括「陽性」案例是否是二度感染的評估出爐,所有限制才能解除。
人力部強調,如果有宿舍實施隔離措施,並不一定意味著那裡出現了感染群。
「大多時候,這只是因為相關(陽性)案例還在進行評估,以確定他們究竟是過去的感染還是新的感染導致。」

一旦宿舍有客工呈陽,當局會立即採取措施。(聯合早報)
當局的這些解釋,估計和上周21日晚間本地媒體的突發報道所造成的一陣兵荒馬亂有關。
幾家媒體上星期率先爆出西雅兀蘭宿舍出現多人呈陽的消息。
不過,該消息來源並非來自政府當局。相反的,媒體都是從該宿舍管理層發給全體住戶的通告中找到蛛絲馬跡。
隔天,多家媒體在宿舍前蹲點,多輛救護車和巴士從該處離開的獨家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同一時間,網絡上也開始出現一些聲音,質疑當局在21日和22日兩天的本地確診數字是否有納入西雅兀蘭宿舍的病例(實際上當時相關客工只是呈陽,而非確診)。

上周西雅兀蘭宿舍事件暴發時,較為混亂的資訊讓不少本地民眾陷入恐慌。(路透社)
如果康復客工從檢測呈陽,到經過專家小組評估是否二度感染須花費數天時間,或許更理想的做法是,政府當局在確定呈陽客工是否二度感染後,再通報數字。
畢竟,客工宿舍疫情還歷歷在目,如果呈陽數字比較「驚人」,難免會引起部分本地民眾的恐慌。
但上周的事件顯示,一旦宿舍出現客工檢測呈陽,就會啟動隔離程序,加上會有救護車把檢測呈陽者載至國家傳染病中心等異常狀況,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所以,現行最合宜的做法,或許還是必須回歸到民眾的媒體識讀能力,分辨好資訊再來決定「恐慌的程度」。
去年衛生部曾揭露,曾是「重災區」的客工宿舍有多達47%客工感染過冠病。
想像一下,當這47%客工跨過感染期的270天後,重新加入輪流定期檢測(RRT)後,檢測呈陽(但不代表確診)的數字會有多「可觀」?
記住,檢測呈陽不等於確診!
過度恐慌或輕描淡寫都不好,下次看到宿舍出現疑似感染的相關報道,先看清楚是「陽性」還是「確診」,養成「新常態中的新常態」。
「真的不好自己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