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能源局發文告說,新加坡立下目標要提前在本世紀中葉達成凈零碳排放目標,加上能源領域的碳排放量占新加坡總排放量約四成,這份報告來得及時且意義重大。(檔案照)
文 / 魏瑜嶙
新加坡能源2050委員會發表名為《邁向能源轉型2050》的報告,提出九大轉型策略。委員會評估認為,從技術方面而言,新加坡能源領域可以爭取最遲在2050年做到凈零碳排放,同時維持可靠且可負擔的電力供應。但是,這意味著新加坡必須克服作為一個島國,地小人稠的先天局限。
到了2050年,氫氣或進口電力最有潛能取代天然氣,成為新加坡主要的電力供應來源。若科技發展迅速,預計氫氣到時可占新加坡電供超過50%,但若科技發展不如預期,則電力進口更占優勢,可供應約60%電力。
新加坡將在未來30年推動能源領域轉型,由能源市場管理局委任的能源2050委員會(Energy 2050 Committee)(3月22日)發表名為《邁向能源轉型2050》(Charting the Energy Transition to 2050)的報告,提出九大轉型策略。
這包括改用低碳氫氣發電、增加電力進口、以碳信用抵消難以消除的碳排放、改變消費者的用電習慣,以及擴大太陽能使用和增加能源儲存系統來解決太陽能的間歇性供應問題等。
報告指出,仔細研究了現有趨勢後,委員會評估認為,從技術方面而言,新加坡能源領域可以爭取最遲在2050年做到凈零碳排放,同時維持可靠且可負擔的電力供應。但是,這意味著新加坡必須克服作為一個島國,地小人稠的先天局限。
委員會前年成立,由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院長兼總裁蔡承國領導,以探討新加坡能源系統長遠的發展方向。
成本上漲難免 須謹慎權衡得失 委員會說,雖然新加坡已宣布會擴大使用太陽能、發展區域電網,以及加強再生能源和新興低碳替代方案的研究,但是伴隨新科技出現,新加坡還須制定具體策略,加速整個能源領域價值鏈脫碳。
「轉型的過程必定會有所取捨,也須利益相關者集體行動。由於目前的碳定價過低,消費者和企業得做好準備,支付更高昂電價。政府則須有選擇地給予援助,確保各方能共同前進。」
委員會也強調,新加坡必須在過渡期間謹慎權衡得失,成本上漲在所難免,但若要使能源系統變得更加可持續和可靠,這是不可避免的。
能源局發文告說,新加坡立下目標要提前在本世紀中葉達成凈零碳排放目標,加上能源領域的碳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約四成,這份報告來得及時且意義重大。
轉型之路還不明朗,最終能以哪一種替代能源取代天然氣,取決於低碳能源科技發展、能源領域數碼科技發展,以及各國在能源和碳交易上的合作。
因此現階段,委員會無法確切擬定一個長期策略,只能根據這三個不確定因素做出調整,預測能源轉型完成後,可能出現的三種不同情況。
報告說,顯而易見的是,根據這三種情況,進口電力、氫氣、太陽能和能源儲存系統會是新加坡能源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他新的低碳能源供應和碳交易也可能扮演關鍵角色。
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在面簿貼文說,在轉型的過程中,能源局會繼續與海內外的私人和公共領域夥伴合作,提升新加坡和區域電網的韌性和可靠度。他有信心,潔凈能源領域會出現新的發展機會,惠及企業和公眾。
對於報告提出的發展方向,本地能源轉型數碼化公司Qi Square聯合創辦人扎德福(Nilesh Jadhav)認為,委員會定下的目標雖然宏大,但仍是實際的。接下來的路會充滿挑戰,因為這牽涉到政策和基礎設施的重大改變。
文章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