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非有地私宅轉售價在4月環比增長1.5%,打破六個月來的橫擺局面。此外,私宅轉售量則創2023年3月以來的新高。
預估數據顯示,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轉售價環比增2%,相比之下,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價格增幅為0.3%,而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私宅轉售價只上升0.1%。
不過,與一年前相比,中央區以外的私宅轉售價的增幅最大,達到7.2%。核心中央區和其他中央區的私宅轉售價分別上揚0.2%和5.2%。
在轉售量方面,4月共有1122個單位易主,比3月的911個單位增加了23.2%,同比則增加25.8%。4月交易量最多的是大眾化私宅,占45.5%,中檔私宅的轉售量占31.8%,高檔私宅則占22.8%。

外國買家4月私宅轉售量增近一倍至20個單位
URA Realis的數據指出,外國買家購入轉售私宅的數量,從3月的11個單位,增加近一倍至4月的20個單位,顯示出令人鼓舞趨勢。雖然跟去年同期的44個單位相比,外國買家的私宅轉售量還是減少54.5%。
外國買家增加或許是季節因素所致,因為房地產市場活動一般在第二季逐漸變得活躍。儘管基數低,外國人買房在逐步恢復中。
政府是在去年4月27日將外國買家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從30%調高至60%,本地公民購買第二個房地產的ABSD也從17%調高至20%。
今年私宅轉售價增長預計放緩
轉售私宅的外國買家比率從3月的1.2%,上揚至4月的1.9%。這些買家以美國買家為主,其他還包括來自香港、中國大陸、韓國、挪威和台灣。
新加坡升濤灣W魅居(The Residences at W Singapore Sentosa Cove)和Cuscaden Reserve是4月最受歡迎的一些轉售項目,前者共有37個單位易手,平均尺價為1782元。後者以平均尺價3075元賣出29個單位。
就最高轉售價而言,The Marq on Paterson Hill的一個3057平方英尺單位以1300萬元成交,是4月轉售價最高的單位。不過,即便這個永久地契單位位於第九區,但比起2011年9月的買入價,屋主估計還是蒙受了90萬元的損失。
展望轉售私宅市場走勢,由於下來幾個月缺乏新項目開賣,預計轉售市場會保持活躍。他預料今年私宅轉售價會增長4%至6%,比去年的7.3%增幅明顯放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