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李光耀的政治形象與其家庭背景、成長曆程、政治經歷、個性特質、基因遺傳、後天機遇和努力密切相關。作者蔡裕林的新書《李光耀思想解讀與探究》旨在深入探究新加坡進入李光耀時代後,專門梳理、解讀和探索李光耀本人、他的思想,以及他對新加坡和世界的判斷與預測。書中探討了為何新加坡能夠在一代人的時間內從第三世界國家晉升為第一世界國家的問題,本書致力於為讀者逐一解析這些問題。
李光耀及其團隊用一代人的時間打造了新加坡,如今已經超過半個世紀,將迎來第四代領導的過渡。新加坡已經完成了全面的國家轉型,並保持了三大亮點:體制的持續性、每一代領導的出色政績,以及克服了多次危機,包括經濟危機、中產階級困境、恐怖襲擊和公共衛生危機等。
儘管取得了如此出色的成就,由於歷史相對較短,新加坡尚未完全成為一個真正的正常國家;由於其多元性,種族、語言和宗教問題並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現存的國家和社會面臨的難題仍然不能忽視。所以,依靠李光耀思想建立的新加坡模式,其未來如何演變,必須從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進行深入探討,並尋求解決方法。

沒了李光耀的新加坡會怎樣? 新加坡的成功離不開李光耀的傑出貢獻。如果沒有了李光耀,新加坡的前景如何,首先要看他為新加坡留下了什麼?總結起來,可以分為實體建設和精神建設兩方面。前者涵蓋了國家健全的制度、體系和機制;多元的產業經濟;務實的社會公共政策以及豐富的國家儲備等。後者指的是,李光耀在國家建設過程中,不僅總結了成功建國的關鍵,還致力於建立可持續的制度文化。總而言之,儘管李光耀已不在人世,但他的思想仍然存留在世間,為新加坡的未來帶來福音。
儘管如此,沒有了李光耀的新加坡確實會有顯著的差異。這是因為李光耀被譽為殿堂級思想家,絕非普通政治領袖所能媲美的。失去了李光耀就等於失去了一個智慧的中樞,以及經過數十年建設的國際網絡資源。換句話說,無論繼任者多麼優秀和努力,個人歷程、時代機遇的不同,都使後來者面臨一系列不易逾越的障礙。 值得慶幸的是,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與現今的新加坡並不可比。過去是由時勢創造英雄,同時也是英雄塑造時勢的時代。這是因為,在現有國家基礎和實力的情況下,只要戰略判斷準確,規劃周詳,內外政策相輔相成,構建一個可持續且成功的新加坡並非不可能。

但是沒有了李光耀就必須有能力做到李光耀所能做的事情。儘管人事已經改變,但成功的思維邏輯和要點依然是寶貴的信仰。關鍵在於深刻理解和貫通,並在實踐中善於學習,總結經驗教訓。這應該是未來新加坡發展的基本路徑。
李光耀對新加坡未來的展望充滿了務實的思維。他認識到必須緊跟時代,堅持成功的關鍵和路徑。他所追求的新加坡不再僅僅是人民行動黨的持續執政,而更強調領導者必須善於治理國家的賢能之士。儘管人民行動黨仍在努力贏得選舉,李光耀已經開始關注政黨輪替的可持續性。

李光耀認為,未來10到20年,新加坡模式不會有太大問題,但100年後的情況就難以預料了。關鍵在於,新加坡是否會出現無能或愚蠢的政府。儘管李光耀勇於面對政黨輪替的可能性,但對此他持有較為悲觀的預測。這可能是因為他認為,考慮到新加坡小國有限的人口,雖然理論上政黨輪替是可行的,但實際上並不容易實現。
為了新加坡的前途,李光耀堅信只要堅持進步的原則,由有才幹的領導人執政,無論是人民行動黨還是其他政黨,新加坡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持續的繁榮與發展。這正是李光耀為未來新加坡所指出的關鍵所在。在所有問題中,政治領導都是成敗的關鍵。

作者簡介
蔡裕林,新加坡政治觀察員。自2011年起,以獨立政治觀察者身份,專注本國政治變遷,撰寫時事評論,主要發表在《聯合早報》言論版、新加坡眼等網站。作者也曾長期受邀在新聞資訊電台95.8等媒體的時政節目中接受採訪;並以特邀培訓講師身份受邀做新加坡國家治理、時事課題的公開講座。
已出版的著作有:《新加坡颳起改革風》(2013)、《李光耀時代VS後李光耀時代》(2015)、《大選如何改變新加坡》(2015)、《新加坡模式:挑戰與應變》(2017)、《後李光耀時代何去何從》(2019)、《新加坡抗疫紀事》(2021)。
李光耀思想解讀與探究丨來源
蔡裕林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