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晚的飛機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機場,我心裡竟然有一些複雜,我和這個國家,錯過了一場十四年的緣分。
1 2006年的那個夏天,我高考結束,那時候新加坡的幾所高校,像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等,都在中國很多優秀的高中挑選人才來新加坡上大學,實現他們的人才引進戰略。
高考結束後,他們也在我們高中設了諮詢點。
當年年紀還很小的我,因為英語特別好,高考英語成績也是接近滿分,而且內心一直有海外留學的情結,就上去諮詢了一下。
我記得當時那個新加坡南洋理工的招生負責人看著我的成績對我說,我能來新加坡上大學的幾率還是很高的,再去上海面試一下,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這類海外錄取有個規定,就是讀完大學後,一定要在新加坡工作六年。
現在看這個意圖很明顯:
新加坡政府希望擴大本國的人才就業市場,引進高端人才。
我覺得是沒問題,但是我父母當時聽完後猶豫了,那個年代,去海外留學在我們這個四線小鎮還沒有那麼流行,我父母又諮詢了我們班主任。
班主任說現在孩子太小了,大學應該在國內上,等讀研究生再去國外也不遲。
我也怪我自己,當時年紀太小,也沒什麼主見。
你看,當傳統的父母遇到傳統的老師,我這個出國留學的想法,就這樣破滅了。
當年的一次錯過,我和新加坡,一別就是十四年。
2 我坐在機場去酒店的計程車上,看著這座被稱為全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寬闊乾淨的馬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樹木,心裡無限感慨。
這種感覺,就像當年新加坡這個白富美,向我伸出了橄欖枝,希望我去她的懷抱,但當年還是屌絲的我,居然莫名拒絕了。
大家可以體會我內心戲的複雜,我這兩年去過很多地方,杜拜、倫敦、東京,但只有新加坡,給了我這種複雜的感受,就是因為十四年前的這段淵源。
人生呀,當跨過十四年的時間,都會變得沉重。
哎呀,不煽情了。慶幸的是,雖然我們都錯過了對方,但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新加坡現在發展的不得了呀,這次新加坡考察,我們密集地見了在當地摩根大通、瑞信私人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做私募的一些朋友。
第二天還去看了一些當地的房產,對新加坡的金融、教育、移民、房產等,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
如果香港是全球的交易中心,那麼新加坡正在成為全世界的財富管理中心。
新加坡知道自己金融資產的交易體量,是沒法和香港比的,所以希望能成為全世界的資產管理中心。
和香港一樣,為了歡迎更多有錢人把資金放在自己這裡,新加坡沒有資本利得稅,沒有遺產稅。
在新加坡做公司也非常容易,在這裡做信託,做財富規劃,都有扎堆的財富管理人才。
資管行業,在新加坡確實發達。
我在摩根大通一樓的星巴克,和他們的稅法專家聊天,他說其實新加坡的稅制、法制,和香港都非常像,因為都是英國的那套系統。
如果說有一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香港是中國的香港,而新加坡是獨立主權的新加坡,政治獨立性更強。
當地朋友告訴我,新加坡的野心很大,出台了各種政策想取代瑞士,真正成為全球資管中心。
現在很多歐洲富人的錢,不是放在瑞士,而是放在了新加坡。
新加坡有多渴望大家的錢都放到新加坡來呢,我說兩個小細節:
首先是新加坡當地的賭場。本國人如果要進賭場,就要交200新幣,也就是1000塊人民幣,而外國人是免費進的。
這其中意思,大家都明白吧。
另外,我第二天去看了幾套新加坡的房產,當地中介告訴我,在新加坡呢,如果你買開發商一手新樓,政府不會太查你的資金來源;
而如果是二手房交易呢,買家和賣家的資金來源,都查得很嚴。
其實這個意思就很明顯了,買新房的資金干不幹凈,是不是需要靠房產洗錢,政府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影響我二手房交易市場就好。
說起房產,新加坡真的是一個把房產調控做得特別好的國家。
新加坡70%的房產,都控制在政府手裡,政府用非常合理的價格,來解決當地居民的租房問題。
我當地朋友和我說,他們只需要工作五年不到,然後用一個比較低的首付,再加上新加坡才2%左右的利率,就可以買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
這簡直太幸福了。
有恆產者有恆心,新加坡政府在控制房價的決心和手段上,真的比香港政府要硬氣和睿智很多。
我這次看完新加坡的房產,感受就是新加坡真正實現了「住房不炒」的理念呀。
但對於想要買房投資的人來說,新加坡就不適合了,投資回報率很低。
首先租金回報率才只有2%,這個租金回報率,和動不動就是5%回報率的其他東南亞國家相比,真的太一般了。
而且外國人在新加坡買房,要交總共24%的稅,再加上新加坡本國人根本不需要炒房,所以過去這些年,新加坡的房價,和香港房價比起來,就是一個字:穩。
3 另外多說一點,就是新加坡的國際教育資源很多,新加坡很適合中國的家長帶孩子來這裡上學。
家長如果帶小孩去國外念書呢,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當地語言問題。
歐美呢,大家都說英文;
日本的國際教育也很好,但是很多日本人,英語都說得不怎麼樣。
所以哪怕日本離中國這麼近,也沒有成為最理想的國際教育選擇。
而新加坡呢,當地人基本都會說中文和英文,街上的路標和廣告牌,也有中文,所以你在新加坡呢,不會感覺到什麼文化差異。
再加上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也很發達,這個城市又很安全,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考慮把小孩帶到新加坡來上學。
我相信,未來這個比例會更高。
此次新加坡之行,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繁榮和政治穩定,真是這個國家人民最好的福利呀。
新加坡,真的是一個好穩的新加坡。
當我這兩天吃著當地的肉骨茶,出入在各個金融機構,和當地朋友聊天時,我經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
如果當年我來到了新加坡念書,並且留在新加坡工作,現在的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呢?我是否會比現在更快樂?我不知道。
我笑了笑,人生多有意思呀,當年一個也許不經意的決定,就完全改變了後面所有的樣子。
我們只能相信,現在的生活,就是你最好的生活;未來的生活,是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這不是雞湯,這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文章來自香港第一自媒體人Spenser,
公號:Spens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