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新加坡華人獨有的文化嗎?
由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主辦的 「新加坡華人·探索本土華族文化」 常設展從今日(3月1日)起開放給公眾參觀。5個展區讓你一步步探尋豐富多彩的本地華族文化,並了解其獨特性。
為了讓展覽增添互動趣味性,公眾在入場前可領取一個無線射頻識別(RFID)手環,以在參觀展覽的過程中使用該手環回答問題、參與遊戲及投選最愛的本地美食。在展區的最後一站,公眾還能憑該手環獲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參觀報告 」。
展區1
身份新註解

(圖: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在這裡,公眾能了解塑造新加坡華族文化的5大因素,並以新視角認識 「華族文化」 、 「文化交融」 和 「公共政策」這3大元素如何相互影響,形成本地多元的獨有文化。
另外,展區也展出敘述往日風貌的資料、舊日情景的物品等,仿佛把公眾帶回到19世紀先輩南下的起點,並再一步步深入了解本土華族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展區2
文化新世代

(圖: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此展區以組屋區搜羅而來的「大門」和「窗戶」打造,通過不同的日常物品和傳統節慶,讓公眾了解本地華人所重視的價值觀如何得以傳承。
在這裡還會發現一扇「任意門」,打開後就會播放關於本地人暖心故事的視頻。
另外,展區也提供華人傳統節日的背景及有趣的知識,如農曆新年、中秋節、中元節等。
展區3
多元新融匯

(圖: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此展區將透過介紹源自中國的文化,如何與各族群及方言相互融合,以形成本地獨有的語言、美食和習俗。
通過觀賞沉浸式「美食大餐」投影,公眾能了解到海南雞飯、釀豆腐及辣椒螃蟹等本地美食的由來。
另外,公眾能通過「咖啡店擂台」遊戲,與對手來一場比拼,看看誰真正掌握了融合馬來語及方言的「咖啡店語言」。
展區4
原創新展望

(圖: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新加坡不僅是個國際大熔爐,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因此培養了國人跨文化的視野。無論在藝術、美食或流行文化,本地華人都有獨特的視角及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在此展區公眾能觀賞到已故劇場先鋒郭寶崑的《尋找小貓的媽媽》舞台劇的片段演出、李迪文(Dick Lee)的《瘋狂中國人的歷險記》宣傳海報等,看藝術家們如何通過作品重新詮釋本地華族文化。
展區5
國際新典範

(圖: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新加坡華人的音樂、戲劇、書籍及以影視作品在國際上受到矚目,本地有許多人才更在海外綻放光芒。
在此展區,公眾能看到代表新加坡站上世界舞台的品牌、產品及名人。另外,公眾還有機會一睹《爸媽不在家》在第50屆金馬獎奪下的「最佳劇情片獎」獎座。
歷史回顧

(圖: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
「新加坡華人·探索本土華族文化」常設展也特別設立了一面「歷史牆」,讓公眾能回顧本地華人文化的重大里程碑。
本地天后孫燕姿在2000年憑首張個人專輯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的獎座也將在此展出。
「新加坡華人·探索本土華族文化」 常設展
日期:從3月1日起(每天開放)
時間:2pm-8pm(星期一);10am-8pm(星期二至星期日)
地點: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觀音堂佛祖廟展覽廳(2樓)
費用:入場免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