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堂」第六期文章作者新加坡盛裕集團經濟與產業規劃部張青玉總監和張愷芸。
新加坡物流業發展經驗
全文字數: 2682
閱讀時間:9分鐘
01
『引言』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MTI)一直將連接供應商、製造商與消費者的物流業發展作為國家經濟的關鍵推動力。2016 年,新加坡政府推出物流業產業轉型藍圖,通過卓越的創新、運營,以及強大的本地企業與人才庫,進一步加強新加坡作為全球物流樞紐的領先地位。
物流業作為新加坡其他產業發展的催化劑或者加速器,對新加坡的經濟增長(人均 GDP 從 1960 年的 400 多美元增長為 2016 年的約 53,000 美元)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一方面,物流業的發展取決於經濟的發展水平和其他產業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競爭優勢也極大地依賴物流業的發展質量與效率。本文將嘗試對新加坡物流業的發展、成就及成功關鍵因素進行總結。

02
新加坡物流業
『發展簡述』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新加坡現代物流業起步,以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為主。隨著 1967 年東南亞國協(ASEAN)的成立,新加坡經濟腹地擴大至約6.39 億的人口區域(基於 2016 年統計數據),物流業開始加速發展。而隨後 ASEAN 與其他國家多項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實施,更加促進了本地製造業與服務業,同時也提升了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2015 年,新加坡已擁有超過五千家物流企業,物流業所屬的交通與倉儲領域的生產總值約占新加坡GDP 的 7.4%,並雇用了 8.7%的就業人口。
新加坡地處馬六甲海峽的戰略性位置,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新加坡航運樞紐的優越地理位置是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推動物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及新加坡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新加坡將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然而,物流業的發展與經濟、工業及物流基礎設施的發展息息相關。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新加坡經歷了五次產業轉型升級過程:從初期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如傳統手工藝品、紡織服裝、橡膠等),至技能密集型產業(如電子零部件組裝、造船業等),至資本密集型產業(如石油化工、航空等),至科技密集型產業(如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至現在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如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等)。新加坡物流業根據不同階段的產業特點和不斷變化的物流需求,不斷改進運營系統,提高物流效率。
新加坡為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及增加貨物運輸量,大力快速發展和提升內部及對外運輸基礎設施。例如,截止 2015 年,新加坡本島快速公路增加至 164 公里。新加坡對外連接主要依託空港、海港以及與馬來西亞間的跨海大橋。水運方面,新加坡海港每年處理的貨物吞吐量從1987年的 1.3 億噸增至 2017 年的 6.3 億噸(貨櫃吞吐量在 2017 年已達 3367 萬標箱,世界排名第二),從過去僅為馬來西亞的門戶港轉型升級為現在的國際航運樞紐。航空運輸方面,新加坡樟宜機場被公認為全球最好的機場之一。樟宜機場1981 年僅接待約 819 萬乘客和處理 20 萬噸的貨物,但2017 年已增加至約 6200 萬人次及 213 萬噸的貨物。交通運輸網絡連通性的改善極大支撐了物流業的發展。此外,新加坡境內共設有九個自由貿易區,便於企業存放貨物以便重新分類、包裝、鑑別和展示,然後再出口。自貿區坐落於機場、港口、物流與配送中心周邊支持物流業的發展(見圖1)。新加坡的主要物流設施分布(見圖 2)。

圖 1 – 新加坡自貿區

圖 2 – 新加坡主要物流設施分布
1989 年,新加坡設立了一站式貿易申報平台(TradeNet),成為全球首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統一貿易清關係統的國家。TradeNet 允許所有相關公共及私營部門通過電子傳遞方式交換貿易信息,簡化文件處理流程以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目的。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縮減貨物通關、文件和許可證申辦時間,將原本兩至七天的申辦時間縮減至一分鐘內。圖 3 摘要和對比了採用TradeNet 平台的益處。

圖 3 – 採用 TradeNet 平台前後的效率及成本比較
03
新加坡物流業
『發展成就』
新加坡的物流業表現一貫強勁,在最新 2016 年世界銀行的國家物流績效指標(LPI)排名中,位居亞洲國家之首。物流表現績效包括基礎設施、服務質量、運輸可靠性、邊境清關效率等六個主要指標。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在「清關程序的效率」績效指標中獲得了全球最高分數,而在「基礎設施質量」方面位居亞洲第一,這體現了新加坡物流業在採用先進技術及提供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方面表現突出。
04
新加坡物流業
『發展成功主要因素』
新加坡物流業的優異表現主要歸功於以下幾個因素(見圖 4):

圖 4 – 新加坡物流業發展成功的主要因素
全球連通性發達 —— 依託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政府始終重點加強機場與港口的全球互聯互通建成。樟宜機場已連續五年蟬聯全球最佳機場殊榮,目前與 90 個國家和地區的 380 個城市航班連接;新加坡海港與世界 123 個國家的 600 多個港口通航,是全球最繁忙的轉運港。近幾年,新加坡海港的貨櫃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二位。
物流專業化程度高 —— 新加坡是物流企業的首選之地,世界前 25 家第三方物流企業中有 17 家在新加坡設立了區域性總部或開展業務,其中包括了DHL、TNT 等知名企業。新加坡高質、高效的物流專業能力,能夠提供醫藥物流、冷鏈物流及國際快遞服務等高技術專業化服務。新加坡為製造業及服務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促使大多數企業聘用第三、第四方物流服務。
物流增值配套服務完善 —— 新加坡已發展了完善的物流增值配套服務——如與物流相關的發達的金融、保險、人才培訓以及法律體系等。供應鏈各環節的高度發達配套服務能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增加物流企業的競爭力及利於物流企業的集聚。
信息技術領先 —— 高度科技化、信息化是物流業發展的趨勢。物流業使用領先的信息技術,與時俱進,不但響應新加坡成為智能國家的訴求,也是企業維持競爭力的基礎。新加坡是全球率先推出及採用貿易管理電子平台(TradeNet)的國家,為企業提供便利的一站式清關服務。
與二三產業協同發展 —— 物流業作為服務業的一部分,製造業及服務業極大依託物流業的發展。反過來,物流業的發展也取決於製造業與其他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和規模。新加坡不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化工煉製中心。新加坡腹地強大的經濟基礎及先進的製造業(製造業約占 GDP 的 20%)為物流業的需求和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05
『結語』
經濟與工業發展帶動物流業,而作為服務業一部分的物流業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且在推動製造業產業升級、吸引外資、服務業態模式創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等方面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從新加坡物流業的發展過程中,本文總結了五個影響新加坡物流業持續發展和優異表現的成功因素,供相關城市或園區物流業發展參考。隨著物流業的質量和效率對製造與服務企業的利潤影響越來越重要,具有整合高效的物流供應鏈服務和高度專業化能力的物流企業,將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