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又獲得了一項世界第一!食品安全世界第一!

在最新發布的《全球食品安全排行榜》中,新加坡首次榮登榜首!這個榜單由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的官方數據,綜合評估113個國家的食品安全現狀。
它通過各個國家的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可得性(Availability)和質量與安全(Quality and Safety)三個指標綜合衡量。以下就是今年的榜單前十:

去年,新加坡獲得第4的好成績,但今年,新加坡就擠下去年的冠軍愛爾蘭,成功上位。
AVA太過謙虛,不要宣傳。但我們還是要來分析分析的~這個榜單的安全,不止食品安全,還要看評價標準,通常是包括供應的穩定性,價格的可接受性和食品衛生安全三個標準。
我們就從這三個因素來分析,新加坡的「上位」之路~
1、食物可負擔性
食品可負擔性的評分考率了國家經濟狀態、人均收入、食物價格等因素。在這方面新加坡排名第1位,得分為94.3分。

自2012年以來,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近30%,屬於高收入經濟體。但用於食品的家庭支出百分比較低(6.9%),僅次於美國(6.4%)。因此這一得分比較高。
2、食品可獲得性
食品可獲得性則是指事物的產量、基礎設施、補貼政策、食物浪費等。新加坡排名第15位,得分為81.0分。第一名英國得分為88.8分。

新加坡作為一個國土面積不大的小國,絕大多數糧食都要依賴來自大約180個國家進口,因此,貿易和供應鏈受到破壞會影響其食品安全。

除此之外其食品來源容易受到氣候和天然資源風險的影響。本來去年的食品安全指數還包含一個叫做自然資源及復原力(Natural resources & Resilience)的指標,如果再加上氣候變化、土地健康和水資源,新加坡的排名可能就不會這麼高了。
還好新加坡的農產品進口關稅政策,有助於減少食品進口成本,為這項評分挽回了不少。
3、食品質量與安全
食品質量與安全指食品的品種多樣、營養均衡、安全可靠等,新加坡排名第24位,得分為78.1分。第一名葡萄牙得分87.3分。

這一得分,雖然也挺好,但比起其他兩項就有點不盡如人意了。說起來,新加坡的食品無論是種類還是啥的都沒話說呀。在英國BBC發布的紀錄片《食得最健康 The World’s Best Diet》中,新馬泰地區還進入前二十了的。
嗯,回想一下今年新加坡出現過的食物召回事件,大家似乎明白了點什麼……



對於此,還有不少小夥伴在評論區留言,希望知道新加坡怎麼保證我們吃到嘴的食物是安全的:



接下來我們就為大家好好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先,在新加坡,是由農糧獸醫局(AVA)負責進口食品、動植物檢驗檢疫。
像肉類,蛋類及其產品只能從符合新加坡食品安全標準和要求的經批准的國家/地區的認可來源進口,都要按照以下流程登記,才能售賣:

對於管理進口食品,新加坡首先實行了「最嚴謹的標準」。除極個別本地特色食品外,新加坡的食品安全標準幾乎完全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接軌,從源頭提高保障水平。
比如2016年,來自中國台灣的奶茶「純萃喝」就因含有茶氨酸而被新加坡要求下架。茶氨酸在美國和中國都屬於合法添加劑,但在新加坡卻不屬於批准添加範圍內。直到配方修改後,才得以重新上架。

同時為了減少不合格食品流入,農糧獸醫局專門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檢驗檢疫程序:
1、檢查生產食品的農場或加工廠;
2、對上交的資料進行嚴格地審查,以證明其安全性;
3、在關卡檢查進口食品,或者在實驗室抽樣化驗。
新加坡的食品安全管理甚至還被中國借鑑,用在了新加坡星橋企業(現為星橋騰飛集團)和吉林省吉林市共同開發的中新吉林食品區。新加坡農糧獸醫局的數位專家參與建設,借鑑新加坡管理經驗來打造食品安全綜合保障體系(IFSS),足以可見其管理的優秀。

但即便如此,新加坡仍然會出現進口食品不合格的案例。這是因為不能對每一批次的食品都按個進行檢查,對於資料審核通過了的進口商,一般是定期抽查。因而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針對這個問題,新加坡決定於2019年4月,成立一個新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新加坡食品局(SFA)。它將整合目前由新加坡農業食品獸醫管理局(AVA)、國家環境局(NEA)和衛生科學局(HSA)所管理的與食品有關的職能。
以後,SFA將負責整個供應鏈的食品安全監管。這一決定無疑會加強政府對食品相關方面的監管,加強食品安全。
有些小夥伴可能會說,太長了,不想看!好吧,說白了就是,這次新加坡之在食品安全上拔得頭籌,制勝原因居然是食品便宜!
看到這,肯定有人不服!覺得新加坡食物貴想吐槽三天三夜的小夥伴,請在評論區開始你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