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8日)零點,韓國SM娛樂公司發出一則47秒的影片悼念旗下藝人金鐘鉉去世一周年。
一年了,小哥哥在天堂過得還好嗎?
2017年12月18日,韓國知名男星金鐘鉉因抑鬱症在家燒炭自殺,年僅27歲。

鍾鉉逝世當天經紀公司發出訃告
鍾鉉的離世讓全球眾多粉絲陷入悲痛之中,新加坡的粉絲就曾自發組織集會,點蠟燭為他哀悼。

抑鬱症已經成為了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問題,自殺死亡率僅次於癌症。
新加坡心理衛生學院上周宣布,平均每7個人里就有一位重性抑鬱患者,重性抑鬱症、酒精濫用症、強迫症被列為新加坡三大最常見的精神疾病。
抑鬱症最明顯的病症就是情緒低落和工作效率低下,嚴重者會出現認知損害和身體機能下降。抑鬱症的病因非常複雜,由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構成。

心理衛生學院也提醒各位,由於抑鬱症患者很難自行判斷自己患病,所以家人朋友需要多多留意。如果發現身邊有人出現了情緒低落的情況,需要積極引導並鼓勵他們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示意圖 來自網絡
一位曾經和抑鬱症作鬥爭的朋友想和大家分享,在疏導身邊抑鬱人士的時候,要注意有一些話是一定不可以說的:
1. 「你比起很多人已經很幸福了。」
抑鬱症患者之所以很難走出病症,原因之一就是覺得孤獨,沒有人理解。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確切地描述自己的痛苦,所以千萬不要輕易與其他人的遭遇做對比,只會讓他覺得你並不懂他到底有多難過。雖然是出於好心,但是這樣的話更加容易讓患者覺得置身孤島,孤立無援。
2. 「你再說下去,我都要抑鬱了。」
抑鬱症患者往往高度敏感,所以常常將自己的一丁點不足無限放大,形成一種自己是別人的累贅的負罪感。這樣的負罪感就像耳根子後面的魔鬼,無時無刻提醒著患者「世界沒你會更好」。如果一個抑鬱症患者知道他的敘述讓聽者都要「抑鬱」了,對方會選擇再也絕口不提,獨自承受,或者選擇輕生。
3. 「少矯情,少自私,才會快樂。」
抑鬱症患者是高度敏感的,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觀察入微,甚至經常喜歡怪罪自己,他們不快樂的原因是複雜的,包括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甚至是生理因素。這樣蓋棺定論把矯情自私的帽子扣在他們頭上,是無法幫他們走出這個陰霾的。
4. 「出門走走吧,憋在家裡怎麼會好?」
抑鬱患者的狀態最好的形容就是「被困住」,被困在消極的情緒中,對陌生人,甚至是熟人,都好像有好多想說的話說不出來。和抑鬱症做鬥爭的過程真的很難,外面的世界在這時候會顯得更加可怕,走到外面可能會感到更加孤獨,把自己關在家裡真的不是我們無病呻吟……
5. 「藝術家才抑鬱,說明你才華橫溢~」
這根本就是一句徹頭徹尾的風涼話,把一個嚴肅的事情當成了不痛不癢的玩笑……包括金鐘鉉,在自殺之前也在社交網絡上寫過不少透露抑鬱情緒的話,甚至把自己的痛苦寫到了歌里。再怎麼才華橫溢,無奈斯人已逝,多少唏噓,人也回不來了……
所以建議各位在面對一個抑鬱或者疑似抑鬱的人時,傾聽比說教重要得多。哪怕不能感同身受,願意傾聽這個行為本身都能給對方帶來莫大的力量。
抑鬱症並不可恥,既然生了病,按時就醫是最正確的做法。在這裡我們想提醒各位,生活不易,情緒低落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發現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陷入了長期的低落情緒,需要鼓勵他/她接受專業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