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
新加坡為電子、宇航、能源與化學、精密工程和物流等五大行業領域推出產業轉型計劃(ITM)的更新版,助企業實現到2030年的10年內,將製造業附加值提高50%的總體目標。
同時,在未來五年初步投入約8500萬美元(1億2080萬新元),建立新加坡氮化鎵科研中心(National Gallium Nitride Technology Centre),以掌握氮化鎵作為晶片的新出現材料所帶來的增長需求。

ITM更新版以創新、可持續發展和人才為主題,並以強大的連接性為基礎。
新加坡過去兩年的成果令人鼓舞,2021年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3.2%,今年上半年增長5%以上。初版的ITM取得良好效果。
「ITM是我們集體變革的路線圖。這套(更新的)ITM彰顯我們致力於讓新加坡成為更智能、更環保、更互聯的先進位造中心,同時讓合作夥伴和人才成為創造變革的核心。」
談到新加坡氮化鎵科研中心的設立,財政部長王瑞傑表示,半導體是本地先進位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本地製造業附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半導體的創新步伐快速,如今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發展。
氮化鎵是晶片的一種新興材料,它可以在高電力下表現更好、更可靠,尤其是在6G通信等新興領域,這可能是一個高增長的市場領域。
另一方面,王瑞傑也宣布製造業僱主手冊(Manufacturing Employer Handbook)出爐。該手冊是為應對製造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挑戰而量身定製。
ITAP博覽會今年進入第五個年頭,從三大方面啟發企業向前發展,分別是數碼化、人才與員工隊伍發展,以及環境可持續發展。

實體活動在新加坡博覽中心舉行,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超過200個參展商參與,預料吸引1萬8000人出席,其中1萬人親臨現場。
吸引人才
發展新興行業,新加坡將須繼續對全球保持開放和栽培本地人才,在動盪的世界局勢中成為穩定、開放和創新的堡壘。
培養專業人士
政府將加大力度扶持本地員工和專業人士,幫助他們掌握技能,在工作生涯中取得成就。

中美關係惡化、全球化趨勢倒退讓經濟增長更加困難,全球進入低增長、高通脹的環境也促使各國在扶持經濟與維持物價平穩方面更謹慎求取平衡。
新加坡的首要任務是保持開放和與世界接軌,維持開放經濟和商業樞紐是生存和蓬勃發展的唯一之道。
新加坡也將竭盡所能培養本地人才,讓國人在各自的職業和事業上發光和取得成功。這也是為什麼政府費盡心思引進新投資,通過這些投資幫助國人加強技能。
儘管我國金融領域表現不錯,但外部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和具挑戰性。
本地計劃在五年內為金融服務業創造多達2萬個凈就業機會,並發展可持續和過渡金融、私人信貸、慈善事業和數碼資產等領域,推動行業每年平均取得4%到5%的增長。
撥款4億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將撥出4億元,資助一項金融人才與領袖計劃,培育技術嫻熟和具備適應能力的工作隊伍。
金融服務業的首個產業轉型藍圖於2017年推出。2016年至2020年間,這個領域每年平均增長5.7%,超越原定的4.3%目標。這期間每年平均創造4100個凈就業機會,同樣超越原定的3000個。金融服務業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4%。
新加坡正在從冠病疫情中復甦,還來不及喘口氣,就進入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階段。科技和數碼化等主要結構性驅動因素具有改變和顛覆金融市場和服務的潛能。金融業也必須加緊和採取大膽舉措,催化領域過渡到凈零。
政府更新了產業轉型藍圖,在抓緊新機遇的同時,也在新興風險中保持韌性。
新加坡要成為亞洲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必需具備最好的本地和全球人才。

「我們採取雙管齊下的人才政策。我們知道單憑本地金融界人力是無法建立起一個區域和全球金融中心。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吸引和留住海外頂尖人才,在新加坡組織最佳團隊。」
加強合作
在提高資產類別的強項方面,金管局會與業界合作強化外匯、保險、財富管理、資產管理、私募資本市場和金融科技領域的能力。其中,新加坡志在成為亞洲的慈善事業中心,為慈善事業提供諮詢服務,以及開發創新模式等。
在金融基礎建設數碼化方面,將推動數碼市場和平台的發展,包括債券、資金結算工具,以及中小企業貿易探索平台。
為催化亞洲過渡到凈零碳排放,金管局會提供更明確指引、促進經濟領域的脫碳進程、加強可持續披露和建立數據工具,以及撥出1億元來推動能力建設、綠色金融科技、氣候風險和再保險,以及過渡金融和可持續解決方案的發展。
當局將擴大與區域經濟體的跨境支付網絡、探討分散式帳本科技、支持金融和實際經濟資產的代幣化,以及推進數碼貨幣連接,塑造金融網絡的未來。
培育人才是第五個關鍵策略。金管局將通過金融人才與領袖計劃,栽培金融界領袖以及可持續及科技等領域的專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