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新加坡为电子、宇航、能源与化学、精密工程和物流等五大行业领域推出产业转型计划(ITM)的更新版,助企业实现到2030年的10年内,将制造业附加值提高50%的总体目标。
同时,在未来五年初步投入约8500万美元(1亿2080万新元),建立新加坡氮化镓科研中心(National Gallium Nitride Technology Centre),以掌握氮化镓作为芯片的新出现材料所带来的增长需求。

ITM更新版以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人才为主题,并以强大的连接性为基础。
新加坡过去两年的成果令人鼓舞,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今年上半年增长5%以上。初版的ITM取得良好效果。
“ITM是我们集体变革的路线图。这套(更新的)ITM彰显我们致力于让新加坡成为更智能、更环保、更互联的先进位造中心,同时让合作伙伴和人才成为创造变革的核心。”
谈到新加坡氮化镓科研中心的设立,财政部长王瑞杰表示,半导体是本地先进位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本地制造业附加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半导体的创新步伐快速,如今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氮化镓是芯片的一种新兴材料,它可以在高电力下表现更好、更可靠,尤其是在6G通信等新兴领域,这可能是一个高增长的市场领域。
另一方面,王瑞杰也宣布制造业雇主手册(Manufacturing Employer Handbook)出炉。该手册是为应对制造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挑战而量身定制。
ITAP博览会今年进入第五个年头,从三大方面启发企业向前发展,分别是数码化、人才与员工队伍发展,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

实体活动在新加坡博览中心举行,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超过200个参展商参与,预料吸引1万8000人出席,其中1万人亲临现场。
吸引人才
发展新兴行业,新加坡将须继续对全球保持开放和栽培本地人才,在动荡的世界局势中成为稳定、开放和创新的堡垒。
培养专业人士
政府将加大力度扶持本地员工和专业人士,帮助他们掌握技能,在工作生涯中取得成就。

中美关系恶化、全球化趋势倒退让经济增长更加困难,全球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环境也促使各国在扶持经济与维持物价平稳方面更谨慎求取平衡。
新加坡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开放和与世界接轨,维持开放经济和商业枢纽是生存和蓬勃发展的唯一之道。
新加坡也将竭尽所能培养本地人才,让国人在各自的职业和事业上发光和取得成功。这也是为什么政府费尽心思引进新投资,通过这些投资帮助国人加强技能。
尽管我国金融领域表现不错,但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挑战性。
本地计划在五年内为金融服务业创造多达2万个净就业机会,并发展可持续和过渡金融、私人信贷、慈善事业和数码资产等领域,推动行业每年平均取得4%到5%的增长。
拨款4亿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拨出4亿元,资助一项金融人才与领袖计划,培育技术娴熟和具备适应能力的工作队伍。
金融服务业的首个产业转型蓝图于2017年推出。2016年至2020年间,这个领域每年平均增长5.7%,超越原定的4.3%目标。这期间每年平均创造4100个净就业机会,同样超越原定的3000个。金融服务业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4%。
新加坡正在从冠病疫情中复苏,还来不及喘口气,就进入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的阶段。科技和数码化等主要结构性驱动因素具有改变和颠覆金融市场和服务的潜能。金融业也必须加紧和采取大胆举措,催化领域过渡到净零。
政府更新了产业转型蓝图,在抓紧新机遇的同时,也在新兴风险中保持韧性。
新加坡要成为亚洲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必需具备最好的本地和全球人才。

“我们采取双管齐下的人才政策。我们知道单凭本地金融界人力是无法建立起一个区域和全球金融中心。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吸引和留住海外顶尖人才,在新加坡组织最佳团队。”
加强合作
在提高资产类别的强项方面,金管局会与业界合作强化外汇、保险、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私募资本市场和金融科技领域的能力。其中,新加坡志在成为亚洲的慈善事业中心,为慈善事业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开发创新模式等。
在金融基础建设数码化方面,将推动数码市场和平台的发展,包括债券、资金结算工具,以及中小企业贸易探索平台。
为催化亚洲过渡到净零碳排放,金管局会提供更明确指引、促进经济领域的脱碳进程、加强可持续披露和建立数据工具,以及拨出1亿元来推动能力建设、绿色金融科技、气候风险和再保险,以及过渡金融和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发展。
当局将扩大与区域经济体的跨境支付网络、探讨分散式账本科技、支持金融和实际经济资产的代币化,以及推进数码货币连接,塑造金融网络的未来。
培育人才是第五个关键策略。金管局将通过金融人才与领袖计划,栽培金融界领袖以及可持续及科技等领域的专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