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婉轉旋律舒緩 14歲印族女生愛上南音

發源自中國福建泉州的古樂——南音,隨著華人下南洋而傳入新加坡。這種聲聲婉轉悠揚的表演藝術雖然歷史悠久,卻未必只適合年長人士。本地一名印族女生就在大約三年前愛上南音,為此堅持學習至今。
14歲的林恩琪(Nadya)告訴《8視界新聞網》,她和南音的緣分起源於2019年。當時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她參與的新加坡歌劇團(Singapore Lyric Opera)兒童合唱團,與湘靈音樂社曾有過合作演出。初次聽到這種音樂時,她就被深深吸引。
「流行音樂是非常歡快的,(節奏)非常快,但是南音非常緩慢和舒緩。所以當我第一次聽到它時,我就想『哇,這真是不像是我經常聽到的東西』,就請爸媽(養父母)讓我報名學習。」

林恩琪(Nadya)在小學五年級時曾參與過的新加坡歌劇團(Singapore Lyric Opera)兒童合唱團,與湘靈音樂社有過合作演出。(圖:湘靈音樂社)
最大挑戰在於語言障礙
恩琪的南音導師是來自湘靈音樂社的首席樂手林明依。回憶起最初獲知恩琪有興趣學習南音時,她原以為對方只是在開玩笑。
「她告訴我,她對學習南音很感興趣,她非常喜歡南音,她想在新加坡成為一名專業(表演)人員。我以為她只是在開玩笑,因此當她真的找上我們,告訴我們她想學南音時,我非常驚訝,當然也非常高興。」

恩琪在湘靈音樂社上課時,跟著林明依老師的指導,記錄下的筆記。(圖:潘曉君)
出生非華裔家庭的恩琪坦言,自己剛開始學習時,確實面臨一些困難,除了看不懂樂譜,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語言障礙。
「因為我沒有學過這門語言(泉州話),也不知道怎麼說,有一些句子和字詞,我可能無法流利地發音。比如『半』,我總會念成puan或者buan,不過其實(發音)介於兩者之間。」
為了掌握準確的發音,她總是一遍遍不厭其煩、逐字逐句按老師的指導練習。除了每周到湘靈音樂社上課,她也會在家花時間聆聽錄音、模仿發音和反覆練唱。
林明依說,對於一首五、六分鐘的曲子,恩琪大概需要三、四個月才能掌握。

恩琪在家練習唱南音。(圖:陳良同)
享受舞台上的感覺
恩琪說,一路堅持走過南音的學習旅程,除了有賴於林老師的細心教導,更少不了養父母和家人的鼎立支持。
她說,每當她心有疑慮時,養父母總是鼓勵她堅持下去,漸漸地她也從中收穫了成就感與滿足感。「我的成就其實就是在舞台上唱歌,而且完全沒有唱錯,這也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儘管至今已經歷過八至十場演出,但去年《琵琶聲起》的演出令恩琪印象最為深刻。這是她首次在台上進行專業的表演,而高齡88歲、有聽力障礙的奶奶更是前來看演出。
「當她看到我站在舞台上時,她叫我的名字,我真的很感動。因為她從未看過我的表演,我總是在練習(歌曲時唱)給她聽,但她什麼都不懂,因為她聽不見。」
所以,當她在台上看到奶奶的身影和笑容,並在台上表現得非常好時,她認為自己不僅能讓奶奶為她感到驕傲,也為自己感到自豪。

恩琪想繼續學習,有朝一日能像林老師那樣,教授下一代的南音表演者。(圖:陳良同)
盼傳承南音文化
懷著推廣南音文化的想法,恩琪有時也在學校里給朋友們吟唱南音作品,並跟他們解釋這些作品的意義。
「他們對我學習南音感到非常驚訝,而通過這種方式,我實際上是想在某種程度上向我的朋友和像我這樣(背景)的人推廣南音。」
未來,她想繼續學習,有朝一日能像林老師那樣,教授下一代的南音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