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來新加坡當幫傭的菲律賓單親媽媽安妮·米拉素。(黎曉昕製圖)
作者 葉孝忠
單親媽媽安妮·米拉素(Annie Mirasol)記得很清楚,2012年的12月,她心不甘情不願的由馬尼拉來到新加坡當幫傭。
心情是複雜的。
興奮是因為這是她第一次出國;擔心是因為她過去其實很少做家務事,現在卻要當幫傭;開心是因為她能為女兒實現夢想。
之前她在菲律賓超市辦公室里工作,算是頗為體面,是媽媽幫她申請到新加坡的工作。雖然她不太情願,但她有個正在念高中的女兒,喜歡音樂,大學的音樂系學費可不便宜,所以為了讓女兒能完成夢想,她遠赴他鄉,做不想做的事。
這是現實,也是她的人生。

安妮在2012年從馬尼拉來到新加坡當幫傭時,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紅螞蟻視頻截圖)
現在,她不止幫了女兒,也為自己完成了夢想。 回想起來,還要感謝當初逼她出走的媽媽。
「我在菲律賓的朋友工作壓力也很大, 一直擔心失業。我在新加坡生活工作十分安穩,甚至能讓我完成過去無法完成的事情。」
安妮個性爽朗,一身健康的膚色,念書時,她就熱愛運動,夢想是當運動員。
來到新加坡後,她加入了由菲律賓同鄉發起的Race2Share非營利組織,鼓勵本地各國客工積極運動,包括划龍舟、游泳和跑步等。

Race2Share組織本地客工一起參加賽龍舟。穿黃色救生衣者為安妮。(安妮提供)
因為要賽龍舟,安妮還成功戒掉了自高中時代就染上的菸癮。她說:
「運動能帶來正能量,運動也能讓他們的周末更有意義,認識新朋友,幫助他們排遣在異鄉的寂寞,不會只是在百貨商場裡活動。」

與安妮一起划龍舟的女客工們。第一排右手邊為安妮。(安妮提供)
只要完成工作,現任僱主也會鼓勵安妮多參加活動。安妮現在特別熱衷於划龍舟,也經常參加比賽,團隊還偶爾獲獎。
「我的夢想是當個運動員,所以能參加任何運動都很開心,但在菲律賓沒有這樣的條件,不少河道已經被污染了。」

划龍舟訓練。(安妮提供)
根據菲律賓大使館的資料,約有20萬名菲律賓人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六成是專業人員和技術工人,其餘則是幫傭。
大多新加坡人都知道烏節路上的幸運商業中心(Lucky Plaza)是菲律賓人最靠近家鄉的地方,卻鮮少踏進這個活力十足(特別是周末)的購物商場。
我們請安妮當導遊,帶我們探索烏節路上的「小菲律賓」。(心急想觀看視頻可直接跳至文末~)

幸運商業中心是烏節路上的「小菲律賓」。(紅螞蟻視頻截圖)
「Kain na Tayo」(一起吃吧),這是一句經常會在菲律賓聽到的話,也反映了菲律賓人的特色:他們愛吃,還很好客。
如果想要品嘗菲律賓菜,幸運商業中心是不二之選。餐廳散落在二至四樓間,底層還有一個頗受歡迎的食閣,應該是本地菲律賓美食檔口密度最高的食閣了。
位於四樓的Inasal是本地菲律賓人推崇的餐廳,三幾名好友前來可以一起品嘗骨湯之王Bulalo(牛骨湯),湯里搭配了不少蔬菜,吃完牛肉才是重頭戲,不要忘記試試入口即化的骨髓。
Lechon是本地人熟悉的菲律賓燒肉,不同地區其實有不同的燒法。除了烤之外,Lechon kawali其實是炸出來的。一些餐廳還會把各種東南亞的香料和食材如香茅、羅望子及大蒜等塞入乳豬的肚子才拿去烤。
正如華人,這道菜在節慶時(聖誕節、婚禮)特別受歡迎,但當地人的吃法通常會搭配豬肝醬。

左起:烤虱目魚 Inihaw na Bangus、骨湯之王 Bulalo、菲律賓燒肉 Lechon kawali。(紅螞蟻視頻截圖)
烤虱目魚(Inihaw na Bangus)也是深受菲律賓人歡迎的一道菜,魚肚裡塞入番茄、洋蔥等更添風味。
虱目魚(Milkfish)是菲律賓的國魚。但由於骨刺很多,菲律賓廚師都會用特別的工具把骨刺都挑出來,這對不喜歡魚骨的新加坡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菲律賓人也熱愛小點心,除了正餐之外,一天通常會有兩段「meryenda」(點心)時刻。
深受菲律賓人歡迎的小點心也能在幸運商業中心裡買到。常見和受歡迎的包括Turon(香蕉卷)、Cassava cake(木薯糕,類似我們的 Kuih Bingka Ubi )、Biko(糯米糕)等。
除了美食,這裡也是菲律賓人的購物天堂。

幸運商業中心內。(紅螞蟻視頻截圖)
商場內的六樓有不少二手服飾店,一些大如迷宮,種類繁多,價格十分便宜。除了休閒的衣物之外,還有晚裝和泳裝等選擇。
安妮如果想要出席較為隆重場合的活動也會到這裡來選購衣服,我們也看見不少喜歡古著的本地年輕人到這裡 「淘寶」。
幸運商業中心裡也有不少商鋪專門為菲律賓人服務,其中以美發、美甲服務居多。
「理髮師大多是菲律賓人,溝通起來也十分親切方便。」
一些即將返鄉探親的菲律賓人也會到這裡購買零食當手信,也有提供寄放行李服務的商店。有時候,她們所服務的家庭,個人空間有限,就會把即將帶回國的行李寄存在這些店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