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有餐館出怪條例,帶孩子一起用餐的家長,若孩子喧鬧亂跑影響到其他食客,得被徵收10元(約32令吉)「喧譁孩童附加費」,掀兩極化熱議。
本地有餐館為營造或保持用餐環境寧靜而限制用餐年齡或不讓孩童光顧,但位於歐南園一帶的Angie’s Oyster Bar & Grill過去兩天就因向有孩子的家長食客徵收「喧譁附加費」措施掀起網民討論。網站「慈母艦」收到一名公眾的簡訊截圖,表示向該餐館訂位要求嬰兒椅後收到餐館的簡訊通知,謂孩童雖可光顧,但若吵鬧不受控而影響其他食客,則須付10元附加費。
餐館也通過簡訊明確表示非孩童友好(kids-friendly)的食肆,不會提供嬰兒椅,但可為食客安排空間放置嬰兒車。
事件傳開後引發公眾與網民兩派意見,有年幼孩童家長認為既然允許孩童光顧就不該設這一條例,也有公眾贊成餐館應杜絕一些父母不負責任的行為,甚至表示會因此而多光顧。

實施「喧鬧孩童附加費」的Angie’s Oyster Bar & Grill內部裝潢高級。(取自餐館官網)
育有一子一女的陳敏慧(35歲,會計師)表示,子女在外用餐雖從不會胡鬧,但這個附加費,讓她覺得花錢還要面對可能被「罰款」的局面。
「所謂『喧鬧』也可以是很主觀的。像我6歲大的女兒很活潑嘰喳,但卻不會胡鬧,這對一些顧客是否算是喧鬧呢?」
謝慧珍(37歲,行銷人員)指出,餐館在定位時已表明立場,家長若還是要帶孩子去就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公眾藍慧珊(38歲,自由工作者)則憶述,不久前在另一食肆有不愉快用餐體驗。
「當時隔壁桌的孩童一直傳來大聲、刺耳的聲響,很多顧客都面露不悅,但孩子的家長似乎無動於衷。我們都還沒有開始吃就想著離開,根本沒心思享受美食。我不介意家長帶孩童一起用餐,但也該顧慮其他消費者的用餐體驗。」

本地有餐館實施「喧鬧孩童附加費」。(取自慈母艦)
餐館回復新加坡《新明日報》詢問時表示,過去幾個月收到越來越多食客投訴店內有小孩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四處亂跑,服務員經常端著熱騰騰的食物及鋒利的餐具走動,這些孩子的行為不僅危險,也會破壞餐廳氛圍,是對其他食客的不尊重。
「員工會立即與家長或看護員交涉,但有時交涉之後對方什麼都沒做,甚至置之不理。這讓人沮喪,尤其是服務員需要向其他食客解釋為何無法解決,非常難做。」
業者認為,別無他選,只能實施附加費來應對此類情況。此外,因為防疫措施放寬後食肆內位置有限,無奈在年初停止提供嬰兒座椅。
「我們無法取悅所有人,但認為這是個『雙贏』的局面。我們會提前告知要光顧的家長和看護人,所幸99%的客人都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目前,餐館還沒有收取過這個費用。」
受訪其他餐飲業者表示,亦曾遇父母未控制喧鬧孩童影響到其他顧客的情況,收取附加費的做法屬罕見,但個別業者有自己的做法。
平和日本料理老闆吳其諳就指曾有顧客攜帶孩子一同用餐,孩童一度無故喧譁影響到在旁享用無菜單私房料理(Omakase)的顧客。
「我看著母親走出餐廳,留下孩子跟父親,但父親也阻止孩子喧譁。我見其他人受到影響,輕聲過去請父親控制孩子聲量,但父親就開始面露不悅。」
吳其諳表示,理解大部分孩童還是能在用餐時保持不喧鬧,因此選擇不設孩童用餐限制。
「每個餐飲經營者都有權選擇並決定要以怎樣的方式定位餐館。有的食客就是不希望餐飲時有孩童在場,這是可理解的。」
據國外報道,愛爾蘭有一餐館就曾表示將實施更嚴厲的「喧譁孩童稅」:若子女喧譁,一筆15%的附加費將自動添加至父母的帳單,一桌內每多出一名大聲喧鬧的孩童,附加費就會增多10%,以四名孩童為頂限,屆時整組人會被要求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