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降溫
新加坡的房產在過去兩年呈現白熱化的趨勢,價格一直在不斷上升。
國家發展部指出,轉售組屋交易終究得根據買賣雙方的意願來定價;當前利率高、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因素,買家對價格還很敏感,若賣家提高要價,可能會被擠出市場。
公積金購屋津貼上調主要鎖定的是符合特定收入要求的首次購屋者,而不是所有購買轉售組屋者,這對轉售組屋市場影響有限。
購買二房式到四房式轉售組屋單位的首次購屋家庭,可多獲3萬元的公積金購屋津貼(CPF Housing Grant),購買五房式或較大型單位則可多獲1萬元。
一些房產分析師認為,購屋津貼增加可能會促使一些賣家抬高要價,推高組屋轉售價格。

考慮到在強勁轉售市場中調高購屋津貼的潛在影響,政府只讓符合條件的首次購屋者獲得更高津貼,他們的家庭月入不得超過1萬4000元,單身者的月入則須在7000元以下。
過去兩年,有約三分之一的轉售組屋買家獲得公積金購屋津貼。
居者有其屋
對偏愛特定地點或想更快擁有新居的首次購屋者來說,轉售組屋市場能滿足他們的住屋需求。
當然,組屋轉售價上漲引起了一些首次購屋者的焦慮,2021年12月及2022年9月的兩輪降溫措施出台後,雖然市場出現初步緩和跡象,但這些舉措仍需要一點時間才能發揮作用。
為協助符合條件的首次購屋家庭和單身者能買到自己的住屋,建屋發展局調高了公積金購屋津貼。購買四房式或較小型單位的家庭,所獲的購屋津貼從原本的5萬元增至8萬元;購買五房式或較大型組屋的家庭則可獲5萬元津貼,比之前多1萬元。
首次購屋的單身者若購買四房式或較小型單位,所獲的津貼從原本的2萬5000元提高到4萬元;購買五房式單位的單身者可獲的津貼則從2萬元增至2萬5000元。
公積金購屋津貼調高後,預計第一年內將有1萬多個首次購屋家庭和單身者受惠。
提高給予首次購買組屋者的津貼。這是針對性的措施,通過實際補貼,消除一些首購族買不起或買不到組屋的疑慮。

這些措施包括:一、購買二房式到四房式轉售組屋單位的首次購屋家庭,能獲得8萬元的公積金購屋津貼,比之前多了3萬元;購買五房式或較大型單位則獲得5萬元,比之前多1萬元。二、單身者可獲得的額外津貼增幅則是家庭的50%。三、有意買第一套房子的40歲及以下年輕夫婦,以及育有孩子的家庭,申請預購組屋將有多一次抽籤機會。
價格的上漲,網上有不少人在討論國人是否買得起組屋的課題,一是意識到目前的轉售價,對一些首次購屋者來說的確已經太高(尤其在成熟區)。二是說明政府無論如何不會坐視不管,該出手時就會出手。把重點放在首購族也是正確的做法,因為居者有其屋,讓每個家庭都能住進組屋(包括購買和租賃),是政府始終會堅守的政策,不容置疑。
對於新措施會否推高組屋轉售市場熱度,國家發展部昨晚發布文告解釋,並非所有公開市場買家都會獲得額外津貼,只有家庭月入不超過1萬4000元,或個人月入不超過7000元的單身首次購屋者,才符合條件;估計措施實施的第一年能惠及1萬個首購買家。
基於自由市場原則,賣家如果因新的津貼漫天開價,最後也可能得不償失。
目前預購組屋等候時間超長,主要是疫情導致的工程延誤,這使一些急著擁屋者轉向轉售市場,推動轉售價節節上升。政府已經在轉售市場實施降溫措施以緩和需求,接下來幾年推出和建成更多預購組屋項目後,相信也會進一步緩和轉售組屋的需求和價格
當務之急是解決一些首購族的迫切需求。相信在短期內,新推出的措施至少可以讓他們安下心來,也能有更多的選擇。這一實際行動表明,政府會信守對人民居者有其屋的承諾,會依據情況需要,調整幫助人民擁有組屋的措施,確保國人買得起和買得到組屋。人們的疑慮是不必要的。

居者有其屋政策固然確保每個家庭都買得起組屋,卻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能買到最心儀的單位。
我們可以理解,有些人基於種種理由,執意要買成熟區的組屋,如住靠近父母,或是為孩子能進名校打算,或是因為成熟區有更完善的設施等,但這些地區卻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土地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購房者適當調整心態也是很必要的。

當然,這不等於說建屋發展局不能集思廣益,設法增進非成熟區的吸引力。
無可否認,在起始階段,一般非成熟區的設施都無法同步跟上,因而造成很多人裹足不前,尤其是在成熟區出生長大的年輕人,習慣了便利的居住環境。
要克服這個問題,就是儘量加速新鎮各種設施的完善,如託兒所、幼稚園、學校、咖啡店、巴剎和小販中心等。
為了使非成熟區組屋更有吸引力,鄰里商店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新區的發展計劃也能涵蓋這些基礎設施的發展,如在開始幾年提供租金優惠,吸引店家儘早入駐,就能更快地為新鄰里注入活力,減少年輕申購者的排斥心理。
房屋經紀
本地房屋經紀有年輕化趨勢。三大房地產中介公司指出,旗下至少一成的經紀年齡低於35歲。有公司的年輕房屋經紀數量同比增幅多達12%。
現在的買家與賣家的年齡也更趨向年輕化,與房產經紀的年齡較為接近,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求。
截至今年1月,這家公司有近21%的房屋經紀年齡在35歲及以下,同比增加約1%。
另一家業者則有超過三成的房屋經紀年齡不超過35歲,同比上揚12%。
房屋中介年輕化的現象也是因為他們想嘗試這些比較能夠有靈活性的一些職業。入行的門檻也不是很高,賺取佣金。雖然說入行的門檻不高,可是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夠取得好成績。

房地產代理理事會提供給《新傳媒新聞》的數據顯示,房屋經紀人數逐年增加,截至今年1月1日有3萬4427個,是至今最多的。新註冊的房屋經紀去年則有近2180個。
受訪學者指出,理論上房屋經紀的人數多意味著競爭會更加激烈,也就是說他們得儘量地提高生產力,這對市場來說是正面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