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孟哲曾義不容辭地以捐肝方式救人。(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公司高管行善20餘年不求回報,除了加入義工行列創辦百人組織助人,甚至還曾捐出67%的肝救陌生人一命,心系義工服務的他在手術後兩個月馬上投身公益。
《新明日報》報道,從事義工服務20餘年的沈孟哲(46歲,物流總監)在大學畢業後就想著要如何回饋社會,他最初通過定期捐成分血(Apheresis)和偶爾派送食物幫助有需要人士。「後來,朋友和家人也加入了義工行列,我們每個星期都會一起組織不同的活動。」
疫情之後,他更是組織了義工團隊「Fulfilling Hopes, Realising Dreams」,旨在幫助病患、弱勢和孩童這三主要群體。團體目前有超過100多位年齡介於10到60多歲的成員,活躍人數達50位左右。合作夥伴包括善糧社和全國腎臟基金會等。
除了熱心,他也曾義不容辭地以捐器官方式救人,沈孟哲憶述父親10多年前患癌離世,作為看護者的他意識到除了病患之外,看護者也備受煎熬。「因此我希望憑藉自己的力量,給其他病患和他們家人帶來希望。」

沈孟哲說,疫情期間,孩子也陪他一起進行派送服務,從小培養他們助人的美德。(新明日報圖)
他於2019年萌生了捐贈肝臟的想法,在獲得妻子的支持後,於2021年4月申請成為一名肝臟捐贈者。2022年醫院通知他有合適的受贈者,他在隔年2月份完成手術,捐出67%的肝臟。
沈孟哲憶述,過程需要完成多項檢測,只要有一項不達標都不能捐,因此到了手術前不久,才將此事告知4名孩子。「其實捐肝手術前一晚也出現突髮狀況,醫生檢查後發現我的膽囊管位置與普通人有異,手術風險也增加而勸我三思。」
沈孟哲坦誠,當時一度內心煎熬,但他不想磨滅病患的希望,更不願因自己臨陣退縮而剝奪讓對方生存的機會,最後決定進行。
沈孟哲完成捐肝手術約兩個月後,又開始繼續參與義工活動。「其實就是想要保持身體活躍 ,想著多做一天,就會有多一個人受益,所以過了不久就繼續參加義工活動。」
PVPA接294份提名
邁入第12屆的總統志願服務及慈善事業獎(簡稱PVPA)今年接到294份提名,13個獎項獲獎者則分別來自個人、組織和項目等組別,沈孟哲和江慧秀均為個人獎(公開組)的獲獎者。
這也是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首次向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提名他們的志願者與合作夥伴獎項得主。
尚達曼總統伉儷及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本月13日晚上出席活動。唐振輝致辭時說,為更好地表彰在社會公益方面做出顯著貢獻的非營利組織,明年會把非營利組織從當前的組別中獨立出來,成為第五個組別。目前,四個組別分別是個人、組織、領袖,以及「樂善城市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