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數上班族居家辦公!市中心小販遭受冷遇
新加坡冠病確診病例不斷攀升,儘管政府三周前允許多達一半的員工返回公司上班,但星期二又收緊了辦公室防疫措施。市中心的小販中心首當其衝遭受冷遇,部分小販也縮短營業時間。

麥士威熟食中心的食客來源主要為上班族和遊客,經營小吃攤20多年的盧業勤(63歲)指出,近來的生意量只有疫情好轉時的一半。「附近的政府部門完全沒有人來,午餐的人潮也沒有改善的情況,還沒有下午1時,就沒有人了。」
據記者觀察,該小販中心昨天(9月9日)早上8時30分只有不到一半的座位有人,且只有零星幾個上班族。客流量的減少,讓盧業勤決定提早三小時關店,若情況幾個月內沒有好轉,她也將考慮結束營業。
飲料攤攤主李素燕(57歲)則提到,早上的客人大多數為清潔工和送餐員,近幾周的生意浮動範圍在5%以內,並沒有太大的改變。
經營攤位30多年的她和盧業勤一樣選擇在下午1時左右關店,比疫情前早了三到四個小時。
同樣在市中心的馬吉街臨時熟食中心(Market Street Interim Hawker Centre),在早上11時30分迎來午餐人潮,但受訪攤主指出,大部分的上班族仍居家辦公,客流量不增反減。
魚湯攤位負責人張榮賢(28歲)透露,三周前辦公條例放寬時,生意量有短暫地上升了一到兩成,但近幾日再次下降,比起一個月前少了四成。「我已經虧本了好幾個月了,下個月我會推出優惠價格,希望吸引更多顧客。」
人力部前晚更新了職場防疫措施,從昨天起,雖然仍允許一半能居家辦公的員工回公司上班,但規定僱主在得知有員工確診染病後,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這包括規定員工在確診後通知僱主,僱主應儘快執行為期14天的居家辦公安排,最遲不得晚於陽性檢測結果出爐的一天後。
在附近工作的徐世強(50歲,金融業人員)由於擔心將病毒傳給年幼的孩子,每天回來上班都會選擇打包。「起初我還敢堂食,但最近情況惡化,我和同事就決定打包回去。有年長的同事不敢出來買飯,我也會順便幫她買。」
另有受訪攤主指出,比起政府放寬辦公條例,堂食和天氣等因素的影響會比較大。麥士威熟食中心著名的天天海南雞飯今天依舊門可羅雀,攤位助手黃鳳歡(62歲)說,上兩個星期頻繁下雨,附近又缺少有蓋走道,導致很多人不願意過來,因此生意沒有起色。
位於芳林熟食中心的咖啡快座,雖然有一半的顧客群為上班族,但近兩周的生意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反而在之前堂食開放後收入才有所增加。攤位負責人魏秀鳳(28歲)透露,攤位有通過線上送餐平台GrabFood和WhyQ提供外賣服務,但幫助不大。
「我們一個星期平均只有五到六個訂單,而且顧客一次只訂兩三杯,但我們能賺多少就賺多少。」魏秀鳳說,咖啡快座在廈門街熟食中心也有一家攤位,主要面向上班族,但多數員工一星期最多回來兩三天,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不過,由於該熟食中心下個月起關閉維修,因此很多顧客會特地回來購買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