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去年12月推出房地產降溫措施促使私宅價格漲幅放緩,今年第一季環比上揚0.7%,大幅度低於前一季的5%增長。
分析師預計,發展商將在第二季推出更多新項目,市場接下來可能回溫。儘管如此,今年私宅價格漲幅預料會低於去年的10.6%,最多可能上升2%至5%。
市區重建局發布的第一季房地產數據顯示,整體私宅價格指數為174.8比去年第四季的173.6高了0.7%,也比之前預估的0.4%稍高。
其中,非有地私宅價格第一季下滑0.3%,扭轉前一季上漲5.3%,並且是連漲七個季度之後首次菱縮。有地私宅價格則延續漲勢,第一季漲了4.2%,高於前一季的3.9%。
各類非有地私宅方面,代表中檔私宅的其他中央區(RCR)的跌幅最大,第一季下跌2.7%,扭轉前一季上升6.7%。代表高檔私宅的核心中央區(CCR)價格也下滑0.1%,扭轉上一季上漲2.7%。代表大眾化私宅的中央區以外(OCR)私宅價格上升2.2%,漲幅低於上一季的5.7%。

售出新單位比前一季少四成
若不包括執行共管公寓(EC),發展商在今年第一季賣出1825個新私宅單位,比前一季的3018個少了接近四成。
博納產業總裁依斯邁(Ismai Gafoor)指出,新一輪樓市降溫在去年12月推出,第一季的私宅價格和銷售量之後放緩不令人意外。
依斯邁說:「尤其是海外買家和房地產投資者所須支付的額外買方印花稅(ABSD)調高,可能影響轉售和新私單位宅的需求。此外,發展商在農曆新年期間推出的新單位減少,第一季只有613個,比去年第四季的2275個少。社區冠病病例在2月份激增,也對轉售市場參觀房子的活動帶來影響。」
不過,他預期樓市會在第二季出現起色,因為有更多項目即將登場,包括EC項目NorthGaia 私宅項目PiccadillyGrand和 Liv@MB。私宅價格今年全年可能上揚3%至5%。
專家:重複採取相同措施樓市降溫效果減弱
ERA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麥俊榮指出,過去10年,我國政府基本上採取了相同的降溫措施,例如提高稅率和實施房貸限制。從房價的歷史走勢來看,政府越是重複類似措施,效用越小。
他說:「2018年實施降溫措施之後,房價只是下滑六個月,過後就恢復漲勢。因此,預期最新一輪的降溫措施帶來短期衝擊是合理的。經濟擴張和就業市場良好是推動房價長遠上揚的部分因素。」
麥俊榮預測,私宅價格今年可上升2%至5%。
市建局數據顯示,第一季共有3377個單位轉手,環比下滑29%。截至第一季末,未售出的私宅單位數量多達1萬4087個。
另一方面,私宅租金在第一季進一步上揚4.2%,增幅高於上一季的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