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在日本人占領新加坡一周年時,新加坡的華僑協會還與日本人一起,慶祝昭南市成立一周年,說明日本人和新加坡人的矛盾並不是很大。

圖為 慶祝昭南市成立一周年的歡樂喜慶場面
特別是《告市民書》要求:「全體人民應當與新政府(英軍)合作,不許製造麻煩。」說明英軍回新加坡,日本人是配合的,英國人並沒有受到激烈的抵制。
機構特別少
日本人在昭南市的管理部門特別少,整個昭南市只設 5個部!據《日治時期》的一書中介紹:日本人在昭南市 的管理機構設一個市長,下設五個部門,分別為:總務部、民生部、經濟部、事業部、警察部。

一個部下面最多的設6個科,如總務部,下設秘書科、管財科、出納科、稅務科、經理科、敵產管理科。最少的只設3個科,如經濟部,下設商工科、食品科、農林科。專門管社會治安的屬於警察部,也只有4個科,分別為:警務科、保安科、刑事科和特高科。
日本人大達茂雄是昭南市政府的第一任市長,任期自1942年2月至1943年7月。大達市長的接班人是內藤寬一,任期至1943年6月至日治時期結束為止。像大島這類民事部門的官員,大多採取比較溫和的政策,而軍政部門的渡邊派系則堅持執行強硬政策。
治安特別好
一般人都會認為,一個中等城市只有5個部,就這麼幾個人,怎麼能管好昭南市?
據 《日治時期》一書介紹:日治時期的昭南市罪案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最瑣碎的罪案的罪犯,也會遭到極其嚴酷的懲罰。新加坡淪陷後,日軍在諸如多美歌及加冷橋等等地方,以搶劫者的人頭示眾,確實將許多人嚇到,紛紛屈服。據一位當時的人記載:當日本人進來的時候,在最初的兩個星期內,他們把8個人斬首,然後把他們的頭顱放進鐵籠里,旁邊的布告寫著:這8個人是因為他們膽敢違反了皇軍的法律。他們被控搶掠、品行不良與不同的私會黨。布告上也寫明了,要是任何人犯上以上的罪名,都將會得到同樣的處罰。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也記載了當時的情況:一次他到書店的路途中,在國泰戲院的大門口附近,圍著一群人,於是我走過去,原來他們正在看一個華人的頭顱,頭顱放在一塊杆子上頭的小木板上,旁邊有一張用華文書寫的告示,我當時還看不懂華文,有個懂華文的人對我說,告示上寫的是,任何人都不准搶劫,否則將會落得同樣的下場。那個人就是因為搶劫被抓而砍頭的。我離開時,對日本人充滿恐懼感。

對一些不文明禮貌的行為,日本兵也不和你講什麼道理,上去就是一個打耳光。有的連不向日本兵敬禮或者看不慣你,也上去打一個耳光,說一聲:八嘎牙路!
一位馬來西亞人,開始以為日本人要比英國人好一些,後來才發現,日本人比英國人更壞。他們不管你是華人還是馬來西亞人,走在馬路上,,要是你沒有向他們鞠躬,或者不能回答他們的問題,他們就會上去打你一個耳光。
對新加坡人來說,不管是英國人還是日本人,只要能夠給人民帶來安定的生活就是好人。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13歲曾赴夏威夷生活、讀書,因而選擇在夏威夷申請出生證明,成為美國公民。孫中山的美國國籍,這並不影響他領導中國的民主主義革命,也沒有人因為孫中山的美國國籍說孫中山是「漢奸」 。
很少強姦「花姑娘」
二戰時期,日本人在中國實行的是「三光」政策,日本兵到處殺人犯火強姦,一見到「花姑娘」就強姦。而在新加坡,日本兵強姦的現象卻比較少見,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明了原因。
李光耀寫道:日本兵把市區經緯禧路一帶的房屋用木板隔起來,我騎腳踏車經過時,只見日本兵排著長長的隊伍,延著圍牆外蜿蜒而行。我聽附近的居民說,裡面有許多日本和朝鮮的婦女。她們隨軍南來,以便在戰鬥間歇時間伺候日本兵。這裡有一個告示牌,上面寫了幾個漢字。
鄰居們說,寫的是「慰安所」。在本地,除了這一所外,至少還有四所。我記得有一次,我路過丹戎加東路時,看到好大的一所,裡面有二、三十房子,用木板圍著。 我認為,日軍軍方對這類問題,採取的是實事求是和現實的手法,日軍司令部承認士兵有性要求,便給他們提供慰安婦,結果,強姦的事情就不經常發生了。
「慰安婦」的來源,主要來自日本及朝鮮的婦女,著名影片《望鄉》就是記錄日本妓女在南洋的經歷。玩火者必自焚!日本發動戰爭,受害最大的卻是本國國民,有多少日本男的成了「炮灰」;女的成為妓女,國家在戰後成為「一片廢墟」。
三個月學會日文
李光耀在看到日本人殘殺華人這一幕後,他決定學習華文,希望有一天能夠看懂這類告示。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在新的統治者下,我的英文已經沒有價值了。 如果在今後的幾年中,日本人將繼續留在新加坡,成為我的主人了,為了避免麻煩和便於謀生我不得不學習日文。
1942年5月,李光耀到日本當局辦的日本語學校報名,成為第一批學生,課程為3個月。學生的年齡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其中有些來自中學,有些像我一樣的來自學院,其他都是20多歲的年輕工人。三個月後,我考試及格,獲得文憑。
1942年8月2日星期天,日本皇曆是2602年。日文班舉行畢業典禮,李光耀與其他學生一起,朝東京日本皇宮的方向深深鞠躬,並且唱日本國歌《君之代》。接著,日本教師神保上台講話,他說:日本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目前還有很多無知的人,仰慕英國文化,你們應該設法引導這些人,讓他們熟悉日本的偉大歷史,同時背棄英國的文化。有些人妄想英國人和美國人有一天會攻打昭南島(新加坡),並且重新占領這個地方,他們是因為無知,才會產生這種幻想,日本絕對不會退出這個地方...
李光耀覺得,學日文比學華文容易得多,因為它沒有四聲(與華文比較),但是在變音和文法方面,日文顯得更加複雜。學會日文後,也為今後找工作提供許多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李光耀很具有語言天賦,他在競選議員前,不會是客家話,為了爭取福建、廣東籍的華人,他下決心惡補客家話,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用流利的客家話參加演說並且與選民交流 ,客家話在李光耀的競選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幫助他爭取了許多華人選民。
給日本人打工
現燒熱賣,李光耀學會日語後,很快就用得上了 。1942年7月,李光耀祖父病重,李光耀在日文班畢業後三個星期,他祖父就去世了。
祖父去世使李光耀很難過,祖父到死都不明白:為什麼樣子古怪的日本人能夠打敗英國人?
英國統治新加坡100多年,僅僅在十幾天就被日本人趕跑了。11萬日軍,不僅打敗了比他們數量多得多的英軍, 而且俘虜了13萬英軍,真的令人不可思議。
李光耀的祖父在新加坡有一個日本朋友下田,祖父去世前幾天,李光耀的父親曾經登門拜訪過他,他幫助父親在日本軍部找了一份工作,負責管理石油供應。下田也為李光耀找了一份差事,在下田公司擔任書記,日常工作是抄寫內部文件,並且用複寫紙留下書信的副本。不久下田公司關閉了,李光耀也就「失業」了。
後來,李光耀做過許多事情,如販賣小商品、販賣農具,與朋友一起加工製作膠水並且出售等等。
1943年末,李光耀看到日本「報道部」招聘,這是日本人的電信媒體部門,主要從事電報編譯工作。李光耀去應聘,他的工作是處理同盟國通訊社發的電訊,包括路透社、合眾社、美聯社、塔斯社和中央社的電訊,我把各個戰線發來的電報分別整理成新聞稿,把英文翻譯成日文,再經過他們修改後送去廣播。工作時間是東京時間晚上7點開始,一直到次日天亮。李光耀寫道,這項工作從1943年末開始,到1944年底為止,前後工作約15個月。
秩序在法律之先
日本占領新加坡只是短短三年多的時間 ,而這個時期卻是李光耀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李光耀從一個學生走向了社會,學會了怎麼做生意,後來又為日本人工作等等。從日本人如何治理國家中他學到了許多東西。
李光耀在回憶錄里寫道:「三年零六個月的日治時期,讓我學到的東西,比任何大學所教的東西都多。關於誰說了算,甚至改變效忠對象的爭論,是由日本的槍炮、日本軍刀和日軍暴行解決的。」
中國有句古話:知罰不知恩。李光耀認為:秩序在法律之先。首先是社會秩序,其次才是法律,穩定壓倒一切。 管理國家必須要有「高壓手段、鐵腕政治。 所以又有人說他是:獨裁者、政治強人、太上皇等等。
李光耀反對殖民主義,但是又學習英國的管理制度。他反對日本的侵略,但是又學習日本的管理方法。
在日占時期,有多方政治力量,英國、馬共及日本人。在反對日本侵略的問題上,李光耀與英國、馬共是站在同一條戰線的。
日本投降後,李光耀既與英國站在同一條戰線反對馬共;同時又與馬共站在同一條戰線,反對英國殖民統治。
人民行動黨的創始期間,有多名人員有共產主義思想。他們屬於「親共」,而李光耀屬於「非共」,與馬共既合作、又鬥爭。在「反對殖民」這個問題上「合作」,大家都希望趕走英國殖民者,實現自主獨立;在誰來執政的問題上卻存在「鬥爭」。
英國人當時也想讓新加坡獨立,但是害怕政權落到共產黨人的手裡。
李光耀說:「英國人回來後,卻再也無法重建過去的威望和帝國統治,他們於是到處尋找一群有能力接管,卻又不會讓共產主義取代的人們,我們就是這樣進入(政治)的。我和我的許多同僚都經歷了同樣的經歷。因此,我們沒有尋找政治,而是政治找上了我們。」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6日, 美國在日本的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3天後,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日本在8月15日無條件投降了,英國反攻馬來西亞的的計劃也沒有實現。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躲過了一場「解放」戰爭。

圖為1949年9月12日,由板垣征四郎帶領的日本代表團,在新加坡市政廳內,正式向盟軍最高統帥蒙巴登元帥投降。
日本投降後,向各個國家進行了賠款,幾乎所有的東協國家都獲得了戰爭賠償,就連沒有參加戰爭的泰國也獲得了戰爭賠償。
具體賠償如下:
菲律賓 8億美元;
緬甸 2億美元;
越南 3900萬美元;
寮國 278萬美元;
柬埔寨 417萬美元;
印度尼西亞 8億美元;
泰國 150億日元;
馬來西亞 2500萬美元;
新加坡 2500萬美元。
1966年10月25日,日本外相椎名悅三郎訪問新加坡,在與新加坡外交部長拉惹勒南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雙方就戰爭賠償一事達致協議,日本決定交付新加坡5千萬美元,其中2千5百萬是「贈款」,另外2千5百萬元是「貸款」。
在日本向各國戰爭賠款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屬於非戰勝國賠款,中國等7個國家放棄要日本賠款。

圖片:日本戰後向各國賠款一覽
「向前看」就是「向錢看」。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冤家宜解不宜結。李光耀對日本的態度,就是站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立場上的。他認為日本人侵略新加坡所犯下的罪行是歷史問題,應該「 向前看」。「向前看」就是「向錢看」!「 為了「 向錢看」,必須「 向前看」;只有 「 向前看」才能「 向錢看!
馬克思恩格斯,沒有鈔票「不來事」。 新加坡的外國投資中,約四成來自美國,三成多來自歐洲,近兩成來自日本。日本人最實在「道歉」就是給新加坡「送錢」,來新加坡投資,因為新加坡的發展離不開日本等西方國家的投資。 如果一邊請日本請來投資,一邊又在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豈不是一隻手在端著人家的飯碗,一隻手在砸人家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