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區塊鏈技術記錄廢物流向、利用中央平台進行大數據分析,隨著一些科技日趨成熟,商業用途更為廣泛,新加坡政府把更多先進科技納入環境服務業數碼化藍圖中,也為這個領域的員工設計課程提升數碼知識。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和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合作,在2018年為環境服務業制定數碼化藍圖,按部就班地指導清潔和廢物管理這兩個附屬領域的中小企業採納數碼方案。
當局昨天推出更新版藍圖,加入新的高端科技,如機器人和區塊鏈等,涵蓋範圍也擴大至害蟲管理附屬領域。

新加坡永續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左)昨天參觀LHN物業及設施管理私人有限公司(蔡家增攝)
新加坡環境局和資媒局聯合發文告指出,數碼化藍圖現涵蓋三個附屬領域,企業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出發栽培跨領域專才,也可以利用各領域間的互動提升效率。
配合這項宣布,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走訪了LHN物業及設施管理私人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Facilities Management Pte Ltd - LHN)。
她受訪時說:「冠病疫情讓公眾更深刻地意識到環境服務業在保障公共衛生方面扮演關鍵角色。隨著人們對環境服務的需求和期待不斷增加,業者必須加速數碼化的步伐,以便解決人力短缺的挑戰,以及簡化工作流程。」
環境服務業去年有超過2400家公司,九成以上是中小企業,雇用超過8萬1000名員工。
計劃引進數碼設備的中小企業可申請生產力解決方案津貼。到今年9月30日為止,若選用數碼化藍圖中推薦且已獲當局預先批准的設備,就能獲得最多80%津貼,頂限為35萬元。
截至今年1月,當局預先批准的器材和解決方案有46個,遠多於2018年的10個。截至本月4日,政府批准了1515項申請,共發出約3600萬元津貼,518家環境服務公司受益。

LHN利用智能感應系統測量公共廁所人流量,以便適當安排清理工作(新加坡環境局)
企業研發軟體借人工智慧掌握老鼠蹤跡
為確保員工跟得上轉型的步伐,企業可以參考數碼化藍圖中的培訓框架助工人提升技能。環境局自2019年開始與義安理工學院,以及工藝教育學院等夥伴機構合作擬定一些短期課程。
提供清潔和滅蟲等服務的LHN物業及設施管理2019年開始推動數碼化,除了添購現成設備,公司也自行研發軟體來提升工作流程。
例如,公司去年推出的「iClean」員工管理系統能記錄職員的出勤情況,以及列明他們當天的工作範圍。公司目前也在開發捕鼠系統,預計今年底投入服務。
公司高級經理張澤鈴告訴記者,捕鼠軟體可繪出天花板上分布的各種管道,再利用影像分析和人工智慧觀察老鼠的蹤跡,以推測鼠窩在何處。未來iClean和捕鼠系統還可以結合,清潔工人看到有老鼠糞便,就能通過應用通知滅蟲團隊,助他們掌握鼠蹤。
害蟲管理現被列入數碼化藍圖中,她認為:「我們研發新系統時都得自己摸索,每次需要至少半年,而且費用不便宜。往後如果政府能識別一些市售的解決方案,輔助我們研發系統,就能減少時間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