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師行業幾乎是男性的天下,在本地,女機師少過1%。配合好萊塢大片《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Maverick)的上映,聯邦影業邀請六名女機師觀片,《聯合早報》記者採訪其中三人,談她們入行的契機,以及她們面對的眼光和挑戰。天空無限,恰如她們對飛行的熱愛。

聯邦影業邀請六名女機師包括王佩詩(前排右)、莎姬娜(後排左起)與吳羽馨等觀看阿湯哥主演的《捍衛戰士:獨行俠》。(葉振忠攝)
新加坡女性發展白皮書今年3月28日出爐,內容涵蓋五大方面,即職場平等,對看護者的支援,防止暴力與傷害,扶持女性的其他措施,以及觀念上的轉變。
不少職業急需大家觀念上的改變,尤其是陽盛陰衰的飛機師行業。《聯合早報》採訪了本地三名女機師,她們分享在藍天築夢的點滴,尤其要呼籲人們打破「機師是男性工作」的根深蒂固想法,因為女性也很專業,可以撐起一片天。她們也幽默地指出,無需很陽剛,擁有一身健碩肌肉的人才能開飛機。
約了一年前從香港航空(Hong Kong Airlines)卸下職務的王佩詩(39歲),卡達航空(Qatar Airways)的吳羽馨(26歲),以及在空中客車亞洲培訓中心(Airbus Asia Training Centre)工作的29歲Shakinah Rosman(莎姬娜羅斯曼)在烏節路一帶做訪問。見到她們時非常驚訝,顏值高,婀娜多姿,說她們是模特兒或從事一些文職工作,沒違和感。
記者被模式化的思想給束縛了,以為會看到三位頭髮剪得短短,做男性打扮,身材健碩,陽剛女飛行員。怎知映入眼帘的三人很有女人味,其中還有長得嬌小的女生。女機師認為天空無限,而她們對飛行的熱愛亦然,不折不扣是一群壯志英雌。
據知,飛行員的課程非常昂貴,將近20萬元。目前本地的女機師,有些從空姐華麗轉身。空姐本來就長得漂亮,即便穿上機師制服充滿英氣,還是會碰到好奇的乘客問:「你真的是機師?你很漂亮,看起來像空姐。」面對這樣的提問,出身空姐的匿名機師就說:「把乘客的好奇當成一種讚美,不過也希望打破大家這種既定的想法。」

《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湯姆克魯斯挑戰高難度的 飛行技術。(聯邦影業提供)
王佩詩:打破成見不在意旁人眼光

抱著貓兒的王佩詩展現溫柔的一面。(受訪者提供)
王佩詩從中學到初院的課程輔助活動是附屬學生軍團(NCC)的空軍,從而接觸到飛行,「我很年輕就知道自己能夠飛。」2003年在澳大利亞上飛行課程的她說:「感覺很好,因為年輕、話少,在那裡體驗生活,也很清楚目標,八個月完成課程,多逗留費用就多。」
第一次投入商用機服務是在2006年,捷星亞洲(Jetstar Asia)是她任職的第一家航空公司,過後轉到其他多家公司,當了16年機師,最後五年在香港航空,最後一次飛行是一年前,因為她決定挑戰新工作——全球銜接專家(Global Engagement Specialist),為波音公司加強國際影響力。她說:「人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追求與里程碑。疫情促使我跳脫舒適圈,嘗試機師以外的工作。」
16年的回憶無法一一道盡,她特別難忘有次在駕駛的捷星航班上,安排父母同機到香港旅遊。「我在機上特別以廣播感謝了父母。我訂了一個完整配套,包括香港機場接機,父母坐直升機等,花了我一個月薪水。」
16年的飛行可處理過緊急狀況?她說沒有,還強調飛機是非常安全的交通工具,「氣象預告超精準,天氣不好不飛,不會讓自己與乘客處於危險中。即便有狀況,我們都被教導用緊急程序應對。」
她認為女性的成長與職業選擇被普世的既定印象所束縛,「人們認為女生不適合某些工作,是時候讓更多女性接觸這行,女性可以是出色的飛行員。這種想法要自小就根植在大家腦海里,長大後看到女機師是平常事,而不是認為她們一定是空姐。勞動力有50%是女性,為什麼機師不能男女性別均衡呢?」
她給要入行新人的建議是:「根據遺傳學的研究,女性要完成一件事,她們更專業,給自己更多督促,確保做得完善。人們能接受男人有更多的挑戰與失敗,但女人失敗後,旁人會說『我不是告訴過了你嗎』,所以女性在性別上自我認同時,還要越過別人懷疑的眼光。在這個摩登時代,大家應該打破這種既定成見。女性別在意他人的眼光,而是為自己而活和做事。」
2021年成立的Women In Aviation International Singapore Chapter(簡稱WAI SG,暫譯國際航空女性新加坡分會)是東南亞首創,旨在建立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價值觀,鼓勵更多女性在行業中產生影響力,從而造福新加坡航空和航天工業生態系統。WAI SG將為熱衷於航空航天業的年輕女性提供指導計劃,也希望能提供獎學金。王佩詩說:「希望透過WAI SG能吸引更多女性加入航空業。」
莎姬娜:身形嬌小無阻飛行夢
莎姬娜當機師並非受到旁人的啟發,她說:「身邊沒有當機師的家人和親友。我在念小一時,告訴老師想嘗試成為飛機師,老師卻問我是要當空姐嗎?」她告訴母親自己的志向,母親問她是不是瘋了,「母親說我個子小,怎可能駕駛飛機?」
她念建築系,工作一段時間後為了在藍天追逐夢想,毅然到紐西蘭接受飛行訓練。「從駕駛艙里看到無垠的藍天,我知道自己回不了頭。」
莎姬娜認為女性當飛行員的挑戰,是得向人們證明女性是行的,「在本地,女機師少過1%。女性得比男性付出多10倍的努力。」據知,在高度開放的社會如美國,女機師占4%,商用女機師大概1萬4000人。
莎姬娜透露家人剛開始對她要當機師持懷疑的態度,但後來也支持她追夢,她已考獲機師駕照,目前在等待飛行的機會。
吳羽馨:重視紀律照顧身心

站在飛機前的吳羽馨英姿煥發。(受訪者提供)
吳羽馨的父親是新航退休機師,受到父親影響,她初院畢業後同時報讀大學與卡達航空的機師課程,最後選擇了後者。2015年加入卡達航空,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問她機師需要特別的體能訓練嗎?她說不必;王佩詩補充說:「就如我們不需要擁有一身健碩的肌肉,才能開一輛大卡車。」
哲人康德說過:「我一生中敬畏兩件事:一是浩瀚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除了對自然未知奧秘的敬畏,也得對道德包括職業道德深懷敬畏,尤其是安全問題居於首位的飛行工作。飛行技術是立足之本,良好的飛行作風則是持續安全的保證。吳羽馨認為紀律很重要,「不僅身體上要有足夠休息,精神上也需要有足夠容量去處理將面對的問題,並且要不斷地自我提升專業知識。」
她的第一個載著乘客的降落地點是歐洲的喬治亞(Georgia),她特別難忘飛行時見到的美麗綿延的雪山。飛行畢竟非朝九晚五的工作,會影響到她交友嗎?她很果斷地回說:「不會!」
工作上若有疑問,父親會給她很珍貴的建議。她駕駛空中客車A320系列飛機,目的地是東歐、部分非洲地區等,目前在接受其他機型的訓練。她長駐卡達,疫情嚴重時飛回新加坡得隔離,所以沒什麼機會回來,特別想念家人。
有興趣當機師的讀者,可以向各航空公司查詢當機師的條件等詳情。
《捍衛戰士》續篇觀後感

湯姆克魯斯(右邊握手者)主演的1986年《捍衛戰士》廣受歡迎。(聯邦影業提供)
本月25日本地公映的好萊塢大片《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Maverick)刻畫在海軍服役,當了30多年飛行員後,代號「獨行俠」的米切爾(Tom Cruise,湯姆克魯斯飾)在測試戰鬥機時,不遵守指示而被送走,所幸上將「冰人」(韋基馬,Val Kilmer飾)安排他去訓練一群年輕戰鬥機機師,包括鳳凰(Monica Barbaro,摩妮卡巴巴羅飾)等。怎知學生中的「公雞」(Miles Teller,邁爾斯特勒飾)是米切爾昔日戰友「呆頭鵝」的兒子,一直認為父親在執行任務時喪命,是米切爾的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和難以釋懷的心魔,獨行俠得戰勝內心深處的恐懼,以便帶著團隊完成炸毀鈾濃縮廠的任務。
《捍衛戰士:獨行俠》是1986年《捍衛戰士》(Top Gun)的續篇,《捍衛戰士》當年非常轟動,使報名當美國空軍機師的人數驟增。本報所訪問的三名女機師,在該片推出時有的還沒出生,有的僅是幼兒,當機師沒受到首集影響,但對續篇留下印象。發行片商聯邦影業近日安排試映,邀請了多名女飛機師觀看。女機師認為好幾場高難度飛行戲,讓人看得雞皮疙瘩,也認為片中機師為了擊毀目標而並肩作戰的團結精神,讓她們特別感動。
莎姬娜認為電影精彩,「看一次意猶未盡,想再看。我雖不是軍用戰鬥機機師,不過做過特技飛行。看到片中飛機在山谷高難度的飛行,想起我在紐西蘭飛行的時光,特別有感觸。」
吳羽馨認為片中機師腦海中有清晰目標,「使命感也讓他們同心協力,叫人動容。」
片中有許多高難度飛行技術,包括飛機連續翻轉,機身緊貼陡峭懸崖飛到谷底,然後又沿著另一邊懸崖極速往上沖。王佩詩說:「電影戲劇化了,才會有娛樂效果。」續篇其中一個突破點是首次出現女機師,王佩詩打趣說:「第三集應該加入更多女機師,片名可以叫Top Gun:Michelle,哈哈哈。」
女星摩妮卡 如願演出《捍衛戰士》

摩妮卡在《捍衛戰士:獨行俠》飾演女機師。(聯邦影業提供)
在《捍衛戰士:獨行俠》飾演女機師的好萊塢女星摩妮卡巴巴羅對本報透露,念大學時,一些男性同學對於她沒看過1986年的《捍衛戰士》感到吃驚,她後來看了並決定成為演員,「當時在想,如果能演這樣的電影是多麼酷。」未拿到角色前,她有機會登上噴氣式飛機去感受,「當時無比興奮,超希望能參演,因為那是很酷的一件事。」後來她美夢成真,為角色接受了不少相關訓練,認為此片儘量讓電影觀眾感受到在天空翱翔會有怎樣的感覺。她認為所飾演的角色鳳凰是堅毅的菜鳥,有很多情緒,「但她很忠誠,嚴肅看待獨行俠給予的訓練。」
文:李亦筠
